秋风其凉,雨雪载途。
随着秋意渐深,人们越来越感受到阵阵寒意的袭击。于是我想起了先民创造“寒”字的良苦用心。
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观字形,就可以了知其意义。
“寒”字是一个会意字,它由宝盖儿,人体,草和冰四个部件组成,联合起来表达意义。看起来比较复杂。
首先是宝盖儿,金文的“寒”字外面是“宀”,即房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就是说天气变冷,冰天雪地,已经不适于进行户外活动了,人们的活动范围限制于室内。或者住窑洞,或者住房屋,但是在北方可能以穴居为主。因为窑洞是恒温,冬暖夏凉。
第二个部件是人,第三个部件是草。他因为天气寒冷,人们蜷缩在草堆之中。远古时代,纺织业尚未产生,或许是因为衣物过于匮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战国中期人,那是衣物仅仅能够满足五十以上的人穿着。而且是被当作仁政的理想给梁惠王建议的。没有御寒的衣物,人们只好就地取材,以枯草编织作为铺盖来抵御寒意。百病生于寒,古人懂得这个道理。
以枯草抵御寒冷,不要说是古人,及就是我们当代人也对它记忆犹新。东北有三宝人生貂皮乌拉草。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一般的棉鞋难以御寒。旧时关东人用皮革缝制、内絮捶软的乌拉草作防寒鞋,是北方贫民心爱的"草履"。乌拉又写作"靰鞡"、"兀剌",其名称来自满语对皮靴称谓的音译,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将原植物茎叶锤打后放入毡靴中,透气防潮,能御寒,昔称"关东三宝"之一。乌拉草在使用之前,还要用木棒捶打,打柔软以后不伤脚。 东北地区野生的草,形状类似乌拉草的很多,但惟有乌拉草的保暖性能最好。
记得1979年那个寒冬,我们在积极准备高考。学校通知我们住校复习,家里困难拿不出被褥,父亲就用麻袋对接,里面塞满麦草,让我带着去学校住校的。那种艰难困苦终生难忘。感谢麦草帮助我们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
饥寒交迫的不仅仅是我自己,大家都概莫能外。那时农村学校普遍安不起窗户的玻璃,冬天到来,就动员学生从家里带麦草编织帘子,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都是用草帘挡风的。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最后一个部件位于字的最下端,是冰的结晶体。表示天气寒冷,滴水成冰。与此类似的有冰冷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