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巧读其实是饿读,思想没有底线,也没有上限,在我看来思想的实验,是一场心灵的救赎。读他,就如同读一个怪物,死后一百多年年后伦理学才可以问世。真理的雏形需要经过时间的流逝而真正确保人类行动的却是另外的因素。两者相反,所以书不是指导生活的,而是打开思想的边界。
在斯兵若沙那里神是存在的而且是无限的,并不具有人所有具有的一切性质。这话听起来像是空谈,哲学似乎本身就带有空谈性质的东西它不是教育人,引导人而是开启某种东西仿佛可以说神一样的存在。
我倒是觉得在伦理学中斯兵若沙提出了物质的本质是自身,而人的本质还是自身。
外部事件或者外部的一切都会发生人与人,人与物的各种各样的转化,在斯兵若沙那里它叫做有限性。
可以说人本身具有有限性这一特点,必然会做出有限性的事情。
所有的现象包括伦理,逻辑,贪欲,嫉妒或者虚伪都是为人群所服务的工具而已。
既然明白了他们仅仅是一些工具而已,我就想不通斯兵若沙为什么还要把一些话说到底,这意义何在?
说到意义,也许是因为斯兵若沙自己看来,这就是他的意义所在,哲学家一般都是高冷的,容易把事物和人看的极端化,容易走进一个不能把控的世界,这也是他们的悲哀和伟大所在。
你要问我伦理到底是什么,我不会这样简单直白的用人是有限的,而神具有一切来讲。我会说,人你要见的越多越好,而且不但要见,还要了解,这是一件无师自通的事情。
而哲学则是让我们回本本身的东西,它太晦涩,太华而不实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