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5——反馈:自我进化的“催化剂”

《认知觉醒》读书笔记5——反馈:自我进化的“催化剂”

作者: 朝挖夕锄书香满屋 | 来源:发表于2023-10-21 21:23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个故事——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意大利男孩在那波里的一家工厂做工。

    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

    “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农妇哭诉这一切。

    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家的……”

    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

    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

    卡罗素的那位老师给予他的是负面评价,差点摧毁了一位未来歌剧演唱家的梦想;

    幸运的是,他的妈妈一直用积极的正面反馈激励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我看完这个故事后,对“反馈”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竟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它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神奇密码”?

    《认知觉醒》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有反馈,并形成回路,就可能使任何系统开始自我进化。

    也就是说,任何系统要开始进化,都必须要有持续正反馈。

    人的改变亦是。

    一、什么是反馈?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

    源自百度

    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用来说明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受到了另一件事情的刺激,促进了其正向发展。

    比如用“反馈”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所谓的正反馈就是某人做了符合他人价值观,让他人感到高兴的、兴奋的事情,并受到夸奖、鼓励,进而当事人就会继续努力地把这件事情做好,而且会越做越好。

    简而言之,反馈是一种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用来指代对某个事物或行为的评价、回应或感受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表扬和认可是一种欣赏性反馈,这种反馈代表着我们对某个人行为和努力的肯定:

    “你干得太出色了,怎么能做到这么优秀呢!”

    试问,谁不希望经常得到这样的认可呢?

    比如父母经常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说“你这一次考得不太好”,传达的是“不太满意”的态度,这代表一种评价性反馈

    它是我们周围的“老熟人”,既可征对人也可征对事。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和同事对某个项目的细节问题产生分歧,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说服对方:

    “你这份PPT总体上做得不错,但正文的字体格式不对,把字体改为三号字,好吗?”

    这种方式就是一种指导性反馈目的是帮助他人适应、转变、学习或成长

    显然,最有价值的是指导性反馈——虽然它也包含评价的内容,但是一定跟随着具体的或者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反馈为何如此有效?

    《好好学习》书上有句话我特别喜欢:

    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源自反馈。P86”

    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会有动力持续改变,是因为得到了正向反馈带来的激励。

    有个案例很好地验证了这句话——

    2008年夏,北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决赛现场,中国射击女运动员郭文珺一改预赛表现不佳的状态,越战越勇,最后拿到冠军。

    源自百度

    当时记者采访她是什么原因让她决赛获胜的。

    她说教练和我对话,后来就赢了!

    是什么对话这么神奇?

    她当时问了教练两个问题:

    1、我的预赛打得怎么样?2、我在决赛中应该改进哪些问题呢?

    这两个问题很普通,但是教练的回答不普通!

    教练首先问她:

    “你觉得在预赛中什么地方你打得好,让你觉得有成就感的?”

    她说:“我觉得第三枪和第六枪我打得挺好的。”

    教练肯定了她的话,“我都记录了,你当时打第三枪和第六枪的时候手势是这样的,呼吸是这样的……”

    这让郭文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教练又说:“决赛中你只要按照第三枪和第六枪的状态去打就可以了!”

    教练没有和她说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而说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她的思维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她的优势和成就感方面。

    在这个案例中,教练通过指出郭文珺在比赛中的卓越表现,鼓励她保持这种状态,使她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正面反馈让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决赛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郭文珺在2008北京奥运赛场

    那么反馈为何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呢?

    我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中找到一个参考答案——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奖励系统”,当反馈带来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时,它就会“评估”,刺激大脑神经元分泌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帮助我们记住那些可以产生良好反馈的行为,从而激发我们产生强烈的动机,继续执行那种行为。

    上面这个案例中,教练的指导性反馈对郭文珺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刺激她大脑的“奖励系统”释放多巴胺,使决赛中的郭文珺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必胜的信念,最后创造了奇迹。

    三、怎么用好反馈?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反馈”的作用:

    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我想我能做到!”

    也就是说,征对特定任务,相信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通过“反馈”实现!

    那么怎么做呢?

    我从《认知觉醒》和《认知觉醒》青少版两本书中找到了具体做法:

    1、情绪反馈——让我们愿意做得更好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书中指出:“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真正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P133

    如果我们因为做某件事受到了肯定和表扬,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欣赏性反馈”,让我们感到非常愉悦,那么我们大概率会做并且会做得更好,动力越来越足。

    这背后的原理就在于这种方式让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它们就会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带着我们一路朝着目标狂奔。

    《认知觉醒》

    ①心理暗示:用积极的语言“自我反馈”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会下意识地说“我做不到”,这种绝对化的语言表达常常会无意间关闭大脑的能动性;

    当我们把这句话换成“我怎样才能做到”时,这样的开放性语言就会让大脑积极动起来!

    同样,我们在给别人反馈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不同的几个字传递的是不一样的意思,带来的是不一样的效果!

    ②成功日记:开启大脑的“亮点模式”

    这个方法是在《小狗钱钱》一书中学来的,“记录自己每天所有做成功的事情,任何小事都可以,每天至少写5条”。

    可不要小瞧这种做法的威力,它的背后也是有门道的!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习得性成功”,意思是当一件事件发生后,能看到自己的有效行为,给予自己正向反馈,强化自己的动机,呈现出力量感!

    换句话说,相信“小的成功可以带来大的成功”,在每日记录的过程中积累起“我可以”的自信

    以下是我写的一则“成功日记”:

    ①每一天早晨起床后践行“毛伊习惯”——今天又是多么美好的一天!

    ②坚持吃营养早餐,补充碳水给大脑提供能量,清淡饮食形成习惯,继续加油哦!

    ③中午按时吃饭午休做冥想,自由深呼吸的感觉多么美好!

    ④我践行极简主义,下午把布拖鞋送到街上修好了!省米又环保,我好棒棒哦!

    ⑤晚上我坚持11:00之前上床睡觉,早睡早起身体好吃饭香!

    2、认知反馈——让我们知道怎么做得更好

    《刻意练习》书中明确指出:“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P36

    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①外部反馈:教练&同伴

    比如上文中郭文珺取得好成绩就离不开教练的指导和激励,而我们在刚刚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得到有效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来自别人的反馈有两个好处:

    一是让我们知道哪些方面真正掌握,可以在实践中加以练习;

    二是让我们知道往哪个方向改进、怎么改进,避免停留在“我知道了”的浅层认知层面,少走弯路。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经过大量练习、不断得到正反馈,大脑的相关神经元才能形成强关联,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反馈闭环。

    《认知觉醒》

    ②内部反馈: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周岭老师极力推崇的一种自我审视的方式,他说是每日反思帮助他开启了元认知。

    “元认知的要义在于审视自己的感受和思维,进而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最低的成本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认知觉醒》P249

    最简单的方法是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从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

    反思是积攒生命的“认知晶石”

    以下是我个人写的一则反思日记:

    1“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答:我今天学到了“顺便习惯”和“珍珠习惯”。

    前者是利用碎片时间做为锚点培养微小习惯,比如等红灯的一分钟时做几个深呼吸,洗澡等热水的30秒可以感恩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当头枕到枕头上感恩今天去公园玩得很愉快;

    后者帮助管理压力和情绪,把令人厌烦的事情转化为美好的提示。感觉糟糕的时候,把不好的行为作为提示,让自己去做取悦自己的事情,比如和家人发生矛盾时,独自一人去星巴克点杯饮料、去电影院看场电影,用积极情绪替代负面影响。

    2“我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答:背景——今天去菜场,菜贩子说我上次买菜扫码支付,他未收到钱

    错误——我当时走得匆忙没有核对一下

    感受——事虽小但也有点尴尬

    原因——没有注意细节,上次手机欠费后网络信号不好

    改进——今天我积极主动,先打招呼后付现金

    赋能——我平常善解人意,买菜时经常和菜贩子拉家常,所以得到对方包容,今天还送了我一大把韭菜芽,要牢记“事虽小但要防微杜渐”

    3“我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

    答:我努力控制情绪,不和娃计较睡得太晚的事儿,而是用情绪ABCD模型改变自己的想法——不盯着问题本身,而是想一想自己问题背后的看法和解释:

    A——娃睡得晚

    B——我有负面情绪,因为影响我睡眠

    C——昨晚娃回家也晚,和娃商量尽可能早点回家

    D——从我做起,管理好精力,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3、行动反馈——盯着改变量主动建模

    《认知觉醒》上提到:

    “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反馈最终都要落实于行动,而且只有在行动中得到真真切切的改变才算是有效反馈

    不仅如此,真的发生改变后,还要能给别人二次反馈:“教才是最好的学!”

    我得到的一个经验教训——以前别人常常问我: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不上来就代表我没有真正内化迁移。

    我在脱不花所著的《沟通的方法》一书中看到一个“行为建模+反馈闭环”的方法,特别喜欢!

    行为建模就是一个人从他的行为中找出那些最值得保持的部分,用简单的逻辑整理一下,把这些行为变成一种可复制的方法论。

    反馈闭环这个动作就是实际行动把自己或别人的建模“夯实”——

    告诉对方我是怎么看待、怎么实践这个行为模型的,它对我有什么影响。

    比如我看到《福格行为模型》书上的“即时庆祝”非常喜欢,就自我总结了一个模型:

    啊哈一刻”!

    每次在完成一个新习惯的最小动作后,我就会想象自己站在哈哈镜面前,整个人都处于变形的状态!(想象

    周围都是和我一样玩得不亦乐乎的“啊啊……”尖叫声!(声音

    我对着哈哈镜握紧拳头,大声来打call(动作):

    “啊哈,今天多么美妙!我的表现又达到了十倍‘好’!”(言语

    然后我会想像一下哈哈镜里飞出一根巨无霸的彩虹棒棒糖(想象),这是给我的最高奖赏!

    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离奇场景,但我可以颅内高潮迭起,感受多巴胺带给我强烈的愉悦感,而后再继续刻意练习新动作时,大脑就明显减少抗拒的情绪!

    而后的一段时间,我教别人用这个方法时,会从言语、声音、动作三个方面进行拆解,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让别人也学会享受多巴胺带来的强大行动力!

    最后的话

    周岭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最后的一点点行动上。

    反馈是否有效、是否持续有用、是否创造奇迹,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对待它、如何运用它!

    如果我说“反馈”是自我成长的“加速器”,是自我进化的“催化剂”,你愿意相信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读书笔记5——反馈:自我进化的“催化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qr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