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尤其是自茶文化兴盛的唐代而下,对饮茶的各个要素——包括茶、水、火、器、人、境,都有深入独到的论述。由饮茶空间形成的茶境,其空间之美,意境之雅趣,至今仍令人神往。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饮茶环境和室内布置,即“野寺山园”“松间石上”“瞰泉临涧”等,将品饮活动置于大自然中,以自然为茶空间,一边品茶一边饱览山水,感受林泉野趣,真乃神饮之境。
唐代诗人钱起在《与赵莒茶宴》诗中写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饮茶环境优美,如诗如画,可见当时的文人雅士讲求饮茶环境的艺术空间美,重自然之美。
宋代,茶文化兴盛至极,饮茶空间形式丰富多样。作为民间公共饮茶空间的茶馆,在宋代发展成熟,其名称有茶肆、茶坊、茶楼、茗坊、或茶邸等,其形式不一,规模不等,可见饮茶风气之盛。
宋代的文人雅士,不仅追求前人饮茶的自然之境,同时也讲究茶空间的艺术性。如杨万里《舟泊吴江》“自汲淞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邹浩《同长卿梅下饮茶》“不置一杯酒,惟煎两碗茶。须知高意别,用此对梅花”。
“焚香、插花、挂画、点茶”被纳入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中,成为文人饮茶的必备之物,其营造的茶空间极具文人的高雅气息。至今,宋代“生活四艺”仍是人们茶事活动的重要内容及茶空间的组成元素。
明代袁宏道在《瓶史》中说到:“茗赏者上也,谭赏(清谈)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将品茶视为生活艺术的最高层。
明代的陆树声在他的《茶寮记》中,特别推荐了十二种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体现了户外茶饮追求自然逸趣,室内饮茶空间清净舒适的理想茶空间。
在明人的画作中能反映出文人茶事环境的讲究,如唐寅的《品茶图》《煮茶图》,文徵明《明人煮茶图》,山林野舍,空间布局不拘于形式,优雅清净,闲适古朴。茶器中茶炉、壶、品茗杯等的呈现成为一大亮点。丁云鹏的《煮茶图》,茶器陈设丰富,材质讲究,置有兰花,奇石等造境之物,展现了明人对饮茶环境的经营与布置的用心。
清代的茶馆发展速度很快,茶馆的环境品味也颇高。《清稗类钞》也记载南京茶馆的情形:“鸿福园、春和园,皆在文星阁东首,各据一河之胜。日色亭午,座客常满,或凭栏观水,或促膝以品泉……”
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茶馆的盛况:“双虹楼,东壁开牖临河,可以远眺……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箸,无不精美。”从茶馆选址大多倾向清幽,布局讲求精美,可以想见当时茶空间逐渐形成特定的氛围和空间审美。
纵观我国古代茶空间,在空间的营造及审美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自然空间还是室内,注重的是环境的清幽、静雅,以及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之趣,给人舒适、闲静之感。以茶入境,由境怡情,使茶事生活艺术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