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我们习惯上读作 ‘ lún ’,而不是读作 ‘ lùn ’。
然而最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要读二声,而不是四声?
在汉语中,‘论’字有两种读音,二声和四声。
读二声 ‘ lún ’时,专用于《论语》,因为《论语》是孔夫子弟子编篡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
并且古人也常将‘论’字作平声读,几乎在所有人的认知中,读作‘ lún ’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北宋[邢昺]《论语集解序·疏》:“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
然而,除了《论语》专属的二声读法之外,还有四声‘ lùn ’音。
四声读法是‘论’字大多数时候的读音,意指:评定、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
学校的老师们说:《论语》的‘论’字的意思就是整理编辑的意思。
也有说:‘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论者,议也”。】
【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不管是断人之善恶,还是评经史之言以正谬误,都是四声。
而《论语》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止这些,《论语》通篇很多内容都类似这种说法。)
有问题么?
问题大了!
《论语》的确是孔子的弟子们整理出来的关于孔子说过的话,但孔夫子所说的话里,大多数都是一种“盖棺定论”的语气。
这是夫子对该事或该物所下的结论。
注意,是结论,不是讨论!(’结论‘的’论‘读四声)
学生问,夫子答。
一问,一答,仅此而已。
不管是多少个学生一起编篡整理出的《论语》,它的内容都是孔夫子对问题的总结。
夫子不是在跟你讨论,而是在告诉你答案,是在下结论。
也就是说,《论语》其实应该理解成“孔夫子答弟子问且盖棺定论之片段语录”。
东汉[刘熙]说:“论,伦也,伦理也。”
(请问”学而时习之“跟伦理有一毛钱关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再加一块钱?)
北宋[邢昺]说:“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
(我认为老刑的意思是说:”夫子他老人家净讲些车轱辘话,让人怎么理解、怎套用都可以,所以,论语还不如改成’轮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论语》的’论‘字,其实应该读四声,而不是单独的将它摘出来赋予一个二声的定义。
------------题外话------------
写了这么多,并不是我想标新立异,而是心中确有疑惑,不吐不快。
学习本身就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也许我是错的,或者我本来就是错的。
但,不管是‘伦’也好,‘轮’也罢,归跟结底,都过于偏面。
’论‘字,不是讨论的论,也不是胡抡的’抡‘,而是结论的论。
你们认为呢?
(文中某些例句如有冒犯,请见谅,对事不对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