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人人、人机沟通交流的方式,有转、送、递的意思。授是用手递接,有交给、给予的意思。传授是运用传和授的手段,将知识、技能、物品,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过程。
人世间,有形的物品物件可以传授,无形的经验、智慧也可以传授。有形的传授,“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咱俩交换,每人各有一个苹果。”无形的传授,“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咱俩交换,我们各有两个思想”。教育传授无形的经验和智慧,传授思想激发而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里面所隐含的,就是教育的传授功能。
教育为学习服务,是学习的工具。学习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学过了,无论成功、失败,收获的都叫经验。经验里面,有用、有价值、让人称道、被人羡慕的,就是智慧。学习让人获得知识、技能、经验、智慧。走过了学习的过程,人就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教育作为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它有为学习成果提供分享平台,提供分享机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将知识和技能强行灌注到另一个人头脑和身体里面去的作用。
学习是感官的功能,用感官去感知就是学习。学习的价值在于产生大脑和肌肉的记忆,在于获得大脑记忆的知识、肌肉骨骼记忆的技能。在于收获感知、感觉和感悟。人拥有了感知、感觉和感悟,就会拥有表达这些感知、感觉和感悟的冲动。用语言、肢体语言、文字、图画、照片、视频,乃至各种物件,将这些知、觉、悟展示和表达出来,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传授教育行为。
教育传授:1.须在知、觉、悟以后发生。2.知识与技能、经验和智慧是传授的载体。3.记录、说出、写下、展示、展现、表达、示范等是传授的表现形式。4.传授可以给别人,也可以给自己。给别人,说是传授,展演也是传授。给自己,写是传授,写了以后再回顾也是传授。5.用嘴巴说是传授,用手脚、眼睛、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去表达也是传授。6.传授一定要有传接和传递的表现形式。
传授的价值在分享。人都有分享、共享的特性。物质也好,精神也好,满足了自身需求,就会产生分享、共享的欲望和想法。传授是智慧共享过程。智慧只有从一个人扩展到另一个人,从一个群体,延伸到另一个群体,及至更多群体,才能发挥出它的更大作用。
教育,一方面解决智慧分享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智慧共享问题。作为分享,每个人都有学后教的需求。作为共享,物质上“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平等观念,很容易迁移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上来。
传授的意义在于分享。食物有过期变质的时候,知识、技能有被忘记、想不起来的时候。分享食物,新鲜是价值所在。分享智慧,刚刚形成的灵动智慧最有价值。学习以后,将灵动的知和识拿出来分享最有价值。陶行知发现了这个秘密,就发明了“即知即传”传授方式。
“即知即传”的意思是:知道了,就立刻、马上传递出去。上世纪二十年代,陶行知为解决经济困乏、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女子没机会上学的现状,发明了“即知即传”。这一方法:1.解决了经济、资源困乏、女子教育不足的问题;2.暗合了“学习和教育是精神成长一体两面”的规律。
“即知即传”起源于“小先生制”。针对“小先生”学习以后的知、觉、悟而来,是“小先生”真知、真觉、真悟以后的真实表达。在“小先生制”教育环境里,如果“大先生”——家长、教师、领导将身段和高度降低到与孩子、学生、下属和员工平起平坐位置,“即知即传”的行为也可以随时发生。
传授的发生不一定与年龄、学识、学历有关,也不应与金钱、地位、权势挂钩。把传授与年龄、学历、学识挂钩,人会产生年长、学高才可以做老师的错觉。把传授与金钱、地位、权势挂钩,人会错误地以为有钱、有权、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做教育。其实,青少年儿童、成年、中年、老年都可以传授他即时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世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做教育。
传授,有了知、情、意,就应该马上、立即传递、告诉给其他人。人的感知、感觉和感悟用身体、肢体、语言、文,完整、准确、真实、有效地展示和表达出来,就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好传授。
须知,一方传授真知、真识、真觉、真悟,可能会遇到另一方不同真知、真识、真觉、真悟的打压。教育遇到不同的知、识、道,思想碰撞必然发生。这时候,如果把年龄、经历、学识、金钱、地位、权势派上用场,非但无益于传授正常发生,反而会出现反教育的状况。
传授,没有知、觉、悟还要传,就不真。不真心用肢体器官去表达,就不善。没有真情实感还要传,就不美。教育传授追求真善美。求真、至善、唯美是传授的标准和要求。有真善美,就可以传,就可以授。没有,就不要传,也不能授。没有装有,不懂装懂,不会装会,因为装而产生的传授,都是反教育的传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