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市自由写
学习《论语》(112)

学习《论语》(112)

作者: 闲潭梦影 | 来源:发表于2020-10-12 08:51 被阅读0次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问孔子:“令尹子文三次上台就任令尹,没有高兴的样子;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愤的脸色。交接工作时,一定把自己任令尹的政事—一告知新任令尹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道:“算不算是仁呢?”孔子道:“还没有达到智,怎么能算仁 呢?”子张又问:“崔杼无礼地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马四十匹,舍弃不要,离开齐国。到了外国,又说道:‘这里掌权的和我们的崔子一样。’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这里掌权的和我们的崔子一样。’于是又离开。他怎么样?”孔子道:“可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道:“还没有达到智,怎么能算仁呢?”

子文、陈文子之所为都很高尚,很多人做不到,而孔子却认为他们还没有达到仁的标准,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认为,楚国当时越礼称王,而子文就任令尹也就是宰相,这是对僭越行为的认同。而陈文子作为齐国大夫,自己国君被杀,没有起来反抗,而是选择自己离开,虽然他们都做到了忠、清,却不能算是真正的仁者。

在孔子心目中,仁是最高境界、最高标准,是全面的德行,不是达到某一方面就能称为仁德。

相关文章

  • 学习《论语》(112)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

  • 每天读论语-112

    读论语-112 原文(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

  • 早读论语112天

    【原文】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

  • 【论语心得112】发明不是创造

    【论语心得112】发明不是创造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解读】孔子说我只是复述而已...

  • 学习(112)

    今天学习以下几个知识点。 1.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

  • 学习学习方法ing

    最近跟随得到中靳大成老师的《论语通读》课程学习《论语》,为何要学习《论语》,主要想通过系统学习《论语》对如...

  • 2016.04.01论语学习为政篇第六则(112)

    1、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傅佩荣原文 孟武伯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

  • 每日《论语》——第112天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每日《论语》编辑:曹友宝 【原文】 15...

  • ❤️手抄《论语》Day112

    学习感悟:“齐”,同斋,斋戒。齐,就是祭祀前把思虑不齐的地方弄整齐,交给神明。 孔子无事不慎,简直就是慎之又慎,其...

  • 李红柳【谦虚组】精进打卡2018.03.24

    【日精进打卡第58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 2遍 共 112遍 《大学》 2遍 共112遍 【经典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论语》(1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cu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