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长大以后,生活就不会再轻饶我们了。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别人无法理解的“难”。
工作的烦恼,感情的矛盾,时不时戳一下我们日渐疲惫的心。
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每个人好像随时都要崩坏。
当坏情绪袭来,你选择如何消化?
默默承受?大哭一场?
还是,把它们原封不动的“送”给我们最亲近的人?
01
朋友唐唐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脾气冲,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变脸”,而他的女朋友却是个温柔从不发火的小姑娘。我们常说他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拥有如此完美的女朋友。
然而最近,我们发现唐唐的臭脾气似乎不见了。
大家开始八卦: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唐唐变了一个人。
唐唐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又没控制住自己,冲女朋友大吼大叫。这次女友没有像之前的很多次那样安抚他,而是跟他提出了分手。
“她说她累了”唐唐默默点燃一支烟,眼神迷离地说道,“她说,她每天不仅要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还要时刻安抚我这颗‘不定时炸弹’。我不仅不能帮她分担,还总是把自己的负能量强丢给她……”
每当我们进入一段关系里,最难以把控的,就是将坏情绪传染给最亲近的人。
谁曾想,一段关系崩塌的根本源头,便是将别人对自己的爱,视为理所当然。
02
你是否发现自己有一个独特的技能: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是在跟父母打电话。
因为跟父母通话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和朋友聊得热火朝天,转身一接起爸妈的电话,立马变成冷漠脸:“嗯”“啊”“知道了”没事儿我挂了啊”,一句话蹦不出几个字。
我们可能也会有类似这样的体验:
对不熟的人,即使完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会有礼貌地表示:“您说得很有道理”,却会直接怼好朋友:“你懂个毛线!”
其他人同一个错误犯了无数次,我们纵使在内心如火燃烧,但表面上依旧可以和言细语地跟对方解释;男朋友忘记了自己的礼物,立马气到炸裂:“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心上!”
好像一碰上自己亲近的人,我们的耐心值就“唰”地一下就减半了,尽管发完脾气心里也会愧疚,可下一次还是搂不住火儿。
“不要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类似的道理听了一万遍,但实践起来,却变得困难重重。
心理学上说,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惧怕的,既怕承担后果,更怕失去对方。所以我们会选择相对安全的人来发泄怒火,而这个相对安全的人,往往是最善待和包容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亲的人。
03
一直很欣赏姨妈处理问题的方式。
她每次跟姨父吵架拌嘴之后,总会给自己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美名其曰:“散心”
起初,家人都自以为很明事理地劝说:“哎呀,老夫老妻的,好好说一下不就是完事了,不理不睬只会让误会加深。”
我姨妈笑了一下,解释说:
“是这个理没错,但也得看情况。当时正在气头上,看他任何地方都不顺眼,说着说着容易再擦枪走火,倒不如让彼此先冷静一下,有个缓冲时间和空间。”
等姨妈说完,我才恍然大悟。
不要在深夜做决定,更不要在情绪不稳定时做决定。
我们都知冲动是魔鬼,可多少人遇到问题、遇到矛盾时都急于把情绪宣泄出去。
与闺蜜斗嘴时,气儿往脑门冲,脱口而出就是绝交,事后才后悔不已;与爱人发生矛盾时,任自己的情绪拽着,小事变大事,直至差点离婚的地步。
每个人都有脾气,这是人之常情。但让脾气肆意泛滥,对自己最亲密的人发泄怒火,就是自己的过错了。
04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也许,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就是一个不再把他人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的过程。
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
答应我,做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人,好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