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才,德,情的雜文一則——我的“《滕王阁序》”
才華與道德,你取哪一個?闺中一密友最近在几日内日连续两次向我感叹:“女子无才便是德。”
今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解多从字面,认为女子没有才能即是德行。但其原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且一般认为出自明代陈继儒陈眉公之语。据香港学者刘咏聪研究,这话原也不是眉公原话,而是被其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中,应为引录长辈之言。刘教授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强调“德重于才”,因此才有此语脱胎其中。刘教授以为,男子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对于女性,古人向来不太重视她们的才学,而偏向于重视她们的“妇德”,又恐“才可妨德”,因此才道“女子无才便是德”。由于古代女子生活单纯,活动面窄,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因而“才” 更多是狭义地指“文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知是明代哪位长者如此高见,语中带酸?
中国古代的才女不在少数,且多出自明清以前,如号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卓文君(西汉),蔡文姬(东汉),上官婉儿(唐),及李清照(宋)。除了上官婉儿,唐代更有刘采春,鱼幼微(即鱼玄机,玄机为道号),薛涛,李冶(又名李季兰)并称唐代四大才女。上官婉儿自不必说,是武则天的心腹,亦是最得力的助手,其才并非出类拔萃,但其政治地位史上才女们却无人能出其右。刘采春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歌伎,不仅嗓音婉转优美贯彻云霄,还会填词,对参军戏自成一格的演绎更对后世戏曲发展有所影响。鱼幼微,薛涛和李冶则皆因诗才高妙与绝色姿容而名动天下。她们风流无忌,艳名远播,引得多少文人名士王孙公子趋之若鹜;她们姿色倾国,以才会客,迎来送往,阅尽人事。若非才情超群轶类又曾经世故沧海,哪个寻常女子能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鱼玄机《赠邻女》)的慨叹?又如何能作出“至亲至疏夫妻”(李冶《八至》)的名言至理?或许,她们也曾遇见愿与之“同心莲叶间”(薛涛《池上双鸟》)的人,只可惜人生不若初见,岁月不经蹉跎,世事亦然无常。她们不羁,只因看破。
怪不得后人酸溜溜地训诫“女子无才便是德”——懂得越多,越难驾驭。这样的古训显得这般小肚鸡肠,岂不遭今人笑话?于是也有人出来圆场,做个折中,说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有才心中却无才,依然谦虚柔顺。如此的话,笑着看过便罢。
与“女子无才便是德”比起来,“男子有德便是才”才真是高见。刘咏聪教授解读得客气,直捷一些理解,是否是说男子无才不打紧,有德就够?长者既作如是训诫,是否因为男子大多缺德?
说起《西厢记》,怕是无人不晓,京剧越剧昆曲中都有它的剧目。《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其前身,作者即是在乐府诗上颇有建树,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一世惹桃花的元稹。元稹本人就是那个《会真记》里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张生。莺莺是如此聪敏独立,对他看得分明。在元稹回头请她为他独奏一曲时,琴艺精妙绝伦的莺莺立即令人收起琴来,拒不弹奏。无奈元稹只好悻悻然作了《莺莺传》,为自己开脱。韦从算是元稹第一位明媒正娶的夫人,但也逃不过后人对他攀高结贵的指责。在韦从亡故后两年,他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第四首)来追忆亡妻,可同年他即纳妾,言行相诡。在三十六岁时又续娶裴淑。如此道貌岸然,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元稹还与唐代四大才女中的两位有染:刘采春与薛涛。有人指他“不但见女色即动心,且甚至听女色而怀鬼胎”。元稹有一癖好,即作诗赠与情人(《赠刘采春》《寄赠薛涛》),用现在的话讲,写诗就是他泡妞的手段。不怨元稹在花丛中流连,兴许这是他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
德重于才,宁舍才而有德,刘咏聪教授说得在理。
比起元稹的一本正经口是心非,同样寄情风月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却教人心生恭敬。他生性放旷疏豪,官场则必然失意,他又不削攀附权贵,索性醉卧花丛。柳永词中传递出的真情挚意,直戳封建伪道学的痛处,为封建礼教所不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这一句,引得青楼红颜“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殁时,困苦潦倒,“葬资竟无所出”,是烟花伶人们集资安葬了他。“吊柳会”(亦称“上风流冢”)即是每年清明时歌伎舞姬相约于柳永墓前祭奠他的风俗。于是有后来人题诗墓上“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史上有才却负心之人,远不止元稹一个。“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便是“大历十才子”中堪称翘楚的李十郎心底对清倌人霍小玉万般忏悔的一句苍凉叹息。有了婚约又怎样,遇到家中更有权势的卢氏,毁约又如何?只是李益没有料想到,霍小玉会气得卧病不起,更没想到,霍小玉是如此决绝,在临终前以酒酬地,以示覆水难收,而后扑地恸哭而亡。他令她送了一命,她令他毁了一生。自此,李益因害小玉绝色早夭而掩了才名,成了负心汉的代言人;而他对小玉的愧疚之情,也折磨了他一辈子。说起来,李益仍是有良心的,只因意志不坚,不敌世俗利益,令他这本情债偿还了一生。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卓文君才貌兼备,出身富贵,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而芳心暗许。 因卓父反对,二人私奔,文君典当了首饰与相如开了一间小酒肆为生,后世便有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后司马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官运亨通。久居长安,官场得意,尽赏风尘,司马相如萌生了弃妻纳妾的念头。才识聪慧过人的卓文君以一首《怨郎诗》令司马相如惊叹她的才华,忆起昔日夫妻情深的同时也羞愧难当,遂将文君接至长安,从此不提纳妾之事。若是卓文君并非颖悟绝人,司马相如能否浪子回头?
元稹,李益,司马相如哪一位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全也做缺德之事?宁舍才而有德,刘教授说的极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训得极是。
历史上才德兼备,重情重义的才子也是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的苏轼就是其一。史载苏轼发妻王弗“敏而静”,与生性豁达跳脱的苏轼性格正是互补。她知书达理,东坡便许她“幕后听言”,过后她也会酌情建议。东坡先生在封建礼教如此压抑女性的时代,能如此开明宽和,其心胸气度可见一斑。王弗的贤助与其他前辈的提携令苏轼早年青云直上,他俩也自然琴瑟和谐,伉俪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二十七岁时王弗就因病殂谢了。在她过世十年后的忌辰,苏轼情思深触,梦见了爱妻,便作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字里行间,对故乡的绻缱,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对亡妻的情深思重,今日吟来,亦是哀感天地,催断人肠,不胜唏嘘。先生在王弗离世后第三年,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闰之自幼倾慕博学耿直的苏轼,生性柔顺的她陪伴苏轼走过了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二十五年。这些年间,苏轼官场几经沉浮,闰之始终甘辱与共。然而闰之也先苏轼而去了。先生肝肠寸断,写祭文痛呼:“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百日后,先生请来高僧为闰之超度,并将十幅由李眠龙所画,足以传世的罗汉像捎与了她,愿她能往生极乐。此后,先生便只留了王朝云侍奉。朝云离世后,先生只身终老。其弟苏辙在先生故去后,按照祭文所说,将他与闰之合葬。
先生对每个爱侣的珍视,感情的深重,没有旁枝别叶的牵扯,与风流负心之辈的肤受之言有天渊之别。但先生终归是续娶了。绝非对先生吹毛求疵,只因还有王维。
王维的诗脍炙人口,清丽脱俗,意境高远,对后世影响极深。《相思》便是其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从此,红豆便成了相思的指代之物。数年前辞别了故乡亲友漂洋过海,便拈了来做个人说明,聊以慰藉对南方故土的思念。后世以红豆立意诉相思的诗作中,定要提一提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红豆词》(为《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唱)。这首词尽诉相思时睡不安稳,食难下咽,花容憔悴的哀苦幽怨,由当代著名作曲家刘雪庵谱曲后,唱来更是觉得愁思深锁,挣脱不得。当然,有一首更广为人知的《红豆》,传唱了十几年,依然经久不衰。词写得妙,曲谱的好,再加上演绎者的空灵嗓音,理应如此。结尾的几句唱出几多矛盾的心情:相信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却也执拗地选择留恋,等一个也许。原唱者的演绎是轻描淡写的,给人以一种偶尔与自己闹闹小心思之感。若真有人拿来做了信念支撑,怕是甘于承认自己“备胎”的命运。无论是曹雪芹的《红豆词》还是林夕作词的《红豆》,都与王维举重若轻语浅情深的立意已相去甚远。王维有一首《息夫人》,其中“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一句对息妫超越性别,超越时代,将心比心的描绘,令人肃敬之情油然而生。王维不仅诗好,还精通山水画作,著有《山水论》《山水诀》两部绘画理论。东坡先生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王维的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除此之外,王维还精通音律,因此所作的五言诗极易合乐,流传极广。多种艺术相互通融,才令得王维的诗如此不凡。他生于山西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宿福深重,名与字皆由佛教一部大乘经典《维摩诘经》而来。作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这般清幽寂远,绝尘逸埃,充满禅意的诗句,也是后人尊他为“诗佛”的道理所在。自发妻故去后,王维终身未再娶,只青灯一盏,诚心向佛。从古至今,千年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从一而终,才德兼备的士子,只王维一人也。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摆出讽刺揶揄的手势,直指今日人心。
话又说回到向我发出感叹的这位密友,书看得多,懂得多,能入眼相交的人,也作零丁数。所以她叹女子无才便是德——“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呐。之前跟她聊说最近才思泉涌,想写篇东西抒下胸臆。她便打趣道:“感觉要出一篇滕王阁序之类的东西。”当即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觉得甚是有趣,于是拿来做个副标。
看了这么些或缠绵香馥或哀伤凄怨的故事,读了这么多阙斑斓滟潋的诗词,个中情肠,也令人感触颇多。
那些才貌双绝的女子,哪一个不是盈盈有情之人?“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李季兰《相思怨》)她们的诉求又何其简单?“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只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尤记得纳兰容若在《木兰令·拟古决绝词》中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一切只如刚开始那般美好,哪里会有叹息“恩情中道绝”(班婕妤《团扇歌》)的时候?是啊,没有开始,何来结束,又何来易分难聚爱恨交织的千古愁?
爱如超越生死的神祇,翻手是云,覆手是雨。她可婷袅旖旎,也可宿毒暗藏。它能令人生妒。因妒,鱼玄机失手挞死了自己的侍女绿翘;它能令人生恨。因恨,霍小玉愿堕地狱化厉鬼报复李十郎。究其根底,还是贪嗔痴三毒作祟。
不知何时能才解了三毒得解脱?一直想知道崔莺莺到底何许人也,如此拿得起放得下,颇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留侯论》)的风度气魄。在元稹去信表示要与她断绝来往时,莺莺回复说莫要挂念她,望自珍重,春日里风刮得厉害,多吃些多保重。面对变故,她是如此冷静从容,想必当初投入感情之时,亦无患得患失之态。莺莺气度轩昂,绝非寻常女子。也许,有些事,你怎么都想不明白;有些人,你怎么都不愿放下。即使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但至少会去试着做,因为放了那些想不通的事或人,就是放了自己。莺莺便是这样,不会自怨自艾,不会妒恨,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令自己可悲的事情上。
今时今日,亦要向莺莺道声“多谢”,道声“佩服”。
笔书自此,本应搁笔。却想发几句牢骚。在查阅资料时,发觉网页上有些词句与看过的一本安意如解读诗词的书如出一撤却未注明出处,于是再一百度安意如,竟发现她被指责大量抄袭他人作品,并列出抄袭的比对列表。这样不尊重他人知识版权,抄来的作品竟能得以出版,真是匪夷所思。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同样是“女作家”的名号,张小娴与亦舒的微博中能时有精辟妙语,而她的微博中则全是鸡毛蒜皮的话,腹中无墨,脑中无绪,自然要靠抄袭。
罢了,事不关己,已不劳心。末法世界的众生,交予佛陀度脱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