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荐书
信—《亲爱的安德烈》

信—《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为学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9:07 被阅读30次
信—《亲爱的安德烈》

周六的午后,夏日正好,坐在阳台上读这本书,耳边定时传来邻居Party的喧闹声,混杂着动感的音乐鼓点。这番情景,倒让我对安德烈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的“药、性和摇滚”多了一点想像空间。

三十多封信一气读完,除了感叹中西文化的差异,人物背景时代变迁的距离以及各自对世界观察角度的焦点不同之外,更多的则是母子之间这种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方式。

信,我觉得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比电话、视频或任何网络聊天方式更为深刻的沟通交流工具。她给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将思维语言落在纸上,固化成文字符号,这其实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想起小学六年时间,也是以这种方式与远在新疆的父亲通信。

从六岁开始,每个周末下午坐在小茶几前,摊开信纸,开始记录这一周家里发生的“事情”。先问候身体,然后写母亲上班,弟弟和自己的学习。通常,信的最后会附上一道难解的数学应用题。写好地址,贴上邮票,走到离家两条街的邮局,听见信封落进筒底的声音,心就轻轻飞扬起来。

然后,大约一星期之后的某天,母亲下班回家,从包里取出父亲的回信递给我。信很厚,四角磨成了毛边,接在手里沉沉的。打开一看,有时会附上我的原信,用红笔勾画出的错别字,还有那道数学题详细的解答,而且方法不只一种。

对代沟的最深感触却是在高中,父亲调回四川工作之后,我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没有了信,周末回家吃完饭就关在自己的小屋里写东西。第一次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来说,东方文化里的含蓄往往在日常的言行里是内敛的,甚至是轻描淡写的。

当千千也长到七岁时,生活开了一个玩笑,远在异国的我如果与她交流?

信,好怀念。

(本文2012年11月18日首发于豆瓣)

相关文章

  • 【每周一书】N0.4读《亲爱的安德烈》

    【每周一书】N0.4读《亲爱的安德烈》 推荐图书:亲爱的安德烈 推荐星级:★★★★ 适读类型:亲子 馆藏:请微信读...

  • 信—《亲爱的安德烈》

    周六的午后,夏日正好,坐在阳台上读这本书,耳边定时传来邻居Party的喧闹声,混杂着动感的音乐鼓点。这番情景,倒让...

  • 当一群人叫嚣着正义时,我就感到害怕

    亲爱的龙阿姨: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的《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是我看得最懵懂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你与安德烈...

  • 云中谁寄锦书来

    ✉️01 最近在读龙应台和安德烈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是36封母子间的信,便一下子勾起我关于“信”这个话题的回忆...

  • 2018-11-19

    今天共读了《亲爱的安德烈》之《两种道德》。 这是龙应台就昨天儿子安德烈《混蛋》写出的回信。在信的结尾她这样写到: ...

  •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写作灵感源自《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给母亲的信: 问题一: 你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何尊敬他? 在《影响世界的人》这本...

  • 人生就是一场经历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安德烈写给母亲的第4封信《年轻却不清狂》,“德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

  • 问题

    《亲爱的安德烈》第七封信 也没有时间革命 安德烈,你怎么处理冲突?对于自己不能苟同的人,当他偏偏是掌握你成绩的老师...

  • 读《亲爱的安德烈》

    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博士跟她儿子交流的信,用这种方式来跟安德烈沟通,让彼此说出真实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亲爱的安德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kz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