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了很多的写作课程,也看过了很多教写作的文章。有些看的心累,徒有浪费时间的嫌疑。有些一时间打了鸡血一样,豪言万丈,可过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你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什么。就像是医生帮你开的药只能缓解,但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本身,正常的运动锻炼身体才是关键。
有写作梦想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把写作当成习惯的很少。刚开始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有各种的不确定性和妄自菲薄。总是想找一个成功的模板,想全程的复制别人。因为没有成功过的心虚,让自己畏畏缩缩。可是你要相信你自己,你并不需要这么做。因为写作你得自己来!
1.你不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也不需要找自己的风格。如果非要找自己的定位和风格,这要怎么找呢?我们谁又是百分百了解自己的呢?如果你是一只天鹅,只是因为你没有在天空自由翱翔过,你却认为你是一只丑小鸭,那么你的定位会不会是丑小鸭,你会不会因而埋没自己。
人生,不过就是做所有自己喜欢的,写所有自己想写的,笔耕不辍。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位置,那么即便你不找你的定位,时间也会送给你,而不是你苦苦找寻。同样每个人的风格也是先有了大量的写。即便那些大师也都是自己日积月累才形成让人着迷的风格,而不是有了风格才是成了大师。
2.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写作是输出,而读书大多时候扮演着输入的重要角色。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我都建议多读自己喜欢的书。如果有两天没有读书,就感觉失去了世界。有句话说的特别好:读过的书,记住的成了知识,忘记的成了气质。读书给你的回报往往会大于你的期待。
然而,有时候报的课程,我们的期待往往大于课程本身的知识回报,甚至有时候看很多课程,体验并不是特别好的,往往有浪费时间的感觉。曾有自媒体的朋友表示:每一个写作课程或者写作者并没有那么的纯粹,当你抱着虔诚之心学习的时候,也许不小心就会被人消费着自己的焦虑。生活大部分的时候还是比较现实的,有时候我们是需要销售和提成让自己过的更好的。
3.因为写作任务而写作,怎么能写出灵魂呢?芒格曾说:“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一直觉得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就是喜欢。
以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段子:大概是小学生初学写作,老师要求写一定字数。这个学生特聪明写道:还有200字,现在还有190字......具体是不是真实的,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聪明过。因为喜欢写点东西,所以一直不觉的累。
我知道简书有个挑战日更的活动,有很多人参加。只要300字即可。活动的初衷是鼓励大家笔耕不辍,可现实的结果却偏离轨道,接近敷衍。如果是敷衍,那么日更的意义何在。当别人趋于敷衍的时候,记住你的爱,写你自己的灵魂。
4.写作你不需要功利心。不管做什么 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 坚持!虽然大多数时候人还是很现实的,就是为了出名和赚钱,除了这些,写作就不能带给我们别的好处了吗?有时候当别人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自己能敲打出来一些瞬间的灵感,心里就特别成就感;当别人还在混日子的时候,自己就将自己的思想做了一个完整的输出;有时候别人还在焦头烂额抱怨社会的时候,我们已经心平气和让自己经历更多的沉淀,鼓励更多人新的开始;去忽略掉你能得到多少关注和赞,你什么时候能出名,我们写东西本来的目的就不是去取悦别人,附和别人的。别人的关注和点赞并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时候还会影响你的心情。请记得:无心插柳柳成荫!安·兰德说,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
5.速成的前提,是虔诚的踏实。这是个追求速成的社会,速度成了我们追求一切的前提。但有些事情你永远无法要求速成。就像是怀胎十月一样,这个过程和时间是不能速成的。我们都知道十月怀胎不可能缩短到两三个月。
小时候,我们学习说话,没有人是出生就学会说话的,大致都需要1-2年,甚至更有久者。和写作一样,我们要像孩子说话一样不停嘟囔和大量重复。虽然表面上是老师或父母言传身教。但你明白你才是重点。
6.写作你得自己来。李冰冰在37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英语,对于曾经英语27分的她,这对她来说不是易事。曾在2011年美国脱口秀《The View》时,她还曾被网友吐槽发音不准和用词不妥的问题。但是后来,李冰冰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的身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做全英文演讲。在微博上看到她的采访,当聊到英语这个问题,她说:“坚持下去,不停地说”。
写作亦是如此:你得自己来。习惯下去,不停的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