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读书『闲话电影』
《朗读者》—知识与伪知识

《朗读者》—知识与伪知识

作者: 萝卜Daydreamer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00:00 被阅读40次

                                                                                内有大量剧透,不喜勿入。

     汉娜对“朗读”

          他们每次见面时,汉娜必须要米夏朗读一会儿才可以做爱,似乎像一个理所应当的流程一样。其中汉娜时常会随着书中情节起伏,自己的情绪也跟着变化。然而依旧是伏笔,连米夏都没有意识到有任何不妥。米夏在有一次做爱后,坦白自己不想去读书,这个想法立马激起了汉娜的愤怒。汉娜说:“如果不去读书,你就滚。”于是米夏也就为此妥协。

          以至于汉娜到了集中营,叫年轻的姑娘给自己读书。一方面是为了想让年轻姑娘减轻苦难的负担,一方面也是想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最后在监狱,米夏给汉娜寄磁带,汉娜便用磁带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米夏描述过汉娜的字,她的手几乎不知道如何移动,但对字又极为认真,一笔一划极为用力。汉娜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人,她对知识可以说一直抱有渴望但又怯懦的心情。她离开米夏,米夏一直认为是因为自己不敢认出汉娜,让汉娜觉得受辱。而到了后文又交代到时因为汉娜被提升了职位,需要运用文字。她愿意,但她又知道无法承受。所以她逃了。

          在法庭上,她被其他人诬陷说她签字来谋害集中营的人,她明知道自己不识字,明可以去反驳,去为自己澄清。可面对知识,她又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

          她在其中,一直扮演着热爱、逃避却无知的逞强者。

    米夏对“朗读”

          米夏可以说就是“朗读者”本身,是知识者的代表,是知识的传递者。

           父亲是大学教师,自己之后一直从事着法律事业,对人生的思考对汉娜的思考可以说从开头贯穿至未。但米夏一开始读书不上心,后来和汉娜在一起一度不想上学,阴差阳错走了法律。对于朗读这个事的本身,可以说两次都是汉娜的启发。起初是汉娜的强求或者是使诱,后来是汉娜进了监狱,米夏不知如何安慰便用朗读这个事作为安慰。

           其中,米夏作为大学法学高材生,当时自认为是知识的独行者,不愿理他人。但面对汉娜被诬陷时,自己明明可以利用知识去帮助,但面对法官时,又变成了一种懦弱的妥协。米夏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在面对汉娜从监狱里颇有文采的小短信时,却无法用言语给予回应。

           可以说,在知识的面前,米夏站立在汉娜的对立面。他拥有知识,却无法很好的利用,怯懦、单薄的给予传递。

           可以说米夏最后对汉娜是愧疚的、失望的。觉得自己无法帮助她,努力给她找房子、找工作。可是在遇见汉娜身上已经过早衰老的体味时,忍不住的表达了失望和厌恶。他爱的是那是那个年轻、身材丰满、身体每一处都充斥不同体香的汉娜,可以说他的爱带着一种欲。

           而汉娜对米夏到最后也是失望的。她在一次做爱中,问米夏:“你长大后会变成你父亲那样的人吗”,其实更多表达她在米夏身上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期待。以至于到了监狱,期待着米夏。我一度认为汉娜有段时间的自我放纵,来自于对米夏的失望。她以为会收到他的来信,感受他身上“知识”的味道,可没有。有的只是和小时候一般知识的单薄与匮乏。但这样起码是有的,她还是依旧抱有丝毫期待。可到了见面那一刻,她感受到了米夏的气息以及他的 厌恶。她对他的期待没了,在她的心中,知识死了。

          作者的用意很妙(或许是我的自我认为),他精神上用无知者和有知者的结合,物质上用世人认为的中年和少年的结合。开始的他们是相对的,有知的年轻和无知的中年,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结尾,他们依旧相对,“无知”的中年和“有知”的老年。当然,作者把知识从实质转换为了一种虚无的精神。如果再把这个做一个对立面,也就是全书巧妙的把对立转化了三次。

          我粗浅的认为:知识有时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伟大,就像那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持无恐”,如果不能转化成一种精神,那也不过是多了双从头顶看人的眼睛罢了。


                                                                      这本书很好,请不要被我粗俗浅薄的语言吓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者》—知识与伪知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ql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