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嫉妒这一心理状态就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爱恨情仇。如深宫椒殿的嫔妃女姬,或为受宠或为立嗣,争相设计陷害。又如今日职场中的青年才俊,或为升职或为加薪,彼此套路不断。
东汉太守王叔师(王逸)解释:“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嫉妒不分男女,只要有人贤良优秀,愚人们就会逐渐反感有能力的人,甚至对人进行栽赃陷害以愉悦自己,满足那毫无意义的虚荣心。
总之,嫉妒就会产生不善,就能使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使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去伤害他人,从而变得阴险狡诈,心肠恶毒。对于道教而言,嫉妒心是必须要革除的,道教徒要远离嫉妒,因为嫉妒会坏人心志。
《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正统道藏》洞真部)中载“嫉妬贪婪,未知忏悔,致受兵戈疫疠,水火灾殃,悉皆由也。”认为人生遭诸劫难,受种种苦难,都是因为自己嫉妒贪婪而不知悔改。因此,无论是希望求福平安的芸芸众生,还是皈依道教的修真之士,都应当除灭掉嫉妒心。
对普罗大众来说,反思自己曾经因为嫉妒做过有损他人的错事,灭却心中的妒火。以礼待人,在工作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状态。于道士来讲,嫉妒心一日不除,便无法清静身心奉道修行,有愧太上弟子之名。
同样,《邱祖忏悔文》也认为“忏悔我等贪嗔嫉妒,恶口妄言”、“遂致报对升沉,轮回辗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因为嫉妒别人而做出诬蔑毒恶的事情,这种卑鄙的行径是导致个人苦难的来源。
刘一明道长在他的著作《通关文》(今多称《修道五十关》)中,将“嫉妒”列为修道人进阶通关的第八关,书中有言:“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一明刘先生总结了产生嫉妒心的原因,即自己无德无才而反恶他人德重才高。同时他也将这种不平衡的心态而滋生出的卑劣行为解释为“不信道”,因信道者,如孔子所言“不患人之不己之,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篇》)真正信道的人,明理通达,踏实奉道,必定是正人君子。不担心自己的名气大小与否,只担心自己的能力、修为是否日益提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嫉妒的原因无非是羡慕他人的高度而自己达不到,所以为什么不以贤者为榜样呢?加倍努力,精进道业,以接近贤者为目标成就自己,成为良人贤才。
道教徒如果不冲破嫉妒的关口,是无法明道的,更不要说接近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