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丑小鸭》看整本书共读
就《丑小鸭》这篇文章来说,学生们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了课本内容,没有进而阅读《丑小鸭》全书,那么学生是很难将丑小鸭的命运与自己的生命编织,产生共鸣的。因为课本里关于丑小鸭遭遇的困难一笔带过,课堂上孩子们可能最直接的感受是:丑小鸭长大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白天鹅,它原来遭遇的苦难就没有了意义。只有通过整本书阅读后,我们才能悟到:如果丑小鸭不是在一次次的苦难和挫折下坚强的活下来,不是心存梦想,它终究长不成天鹅,因为天鹅象征着高大完美的人格,不是形态意义上的相像,而是蜕变的过程,只有像英雄一样经历过成长的所有历练,才能实现自我的真正成长。
那什么是整本书阅读?为什么要组织整本书阅读呢?
整本书阅读区别于课堂上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更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同时,人们在进行整本阅读时,会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的书目,这样孩子才能专注的读下去,尊重了儿童阅读的主体性。同时,如果亲子共读的话,亲子之间会有互动,交流,沟通,关于书籍的讨论就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是与老师一起整本书共读的话,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元阅读能力,因为老师会与学生共同探索主人公命运,会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批注,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在共读中解惑……老师会传授读书的很多方法。课本中,文章篇幅短,教材内容有限,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在文章的句,段,篇上,鼓励学生解构文章,掌握分析文章的技能,因为没有整体文本的支撑,情感体验较肤浅。而整本书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更能了解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态度,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和底蕴,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身临其境的经历文本中主人公所经历的所有考验而完成心灵的蜕变,从而获得现实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尝试和经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过:“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新语文教材部主主编温儒敏也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而且新课改中对于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加阅读题目的体量都有大幅度调整。
如果让我选一本共读书目,我目前准备选择这本《忙忙碌碌的一年级》。书中有两个主人公:男孩儿叫胡小闹,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小淘气。女孩儿叫小樱桃,听着就可爱。胡小闹因为贪玩儿会尿裤子。小樱桃因为胆小会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为了好好学习,他们在家里设立“无电视日”,他们还一起去大街上识字……总之,一年级的小朋友面对小学生活存在一大堆生理上,心理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有时候不是他们故意捣乱,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好的,对的。相信书里人物的遭遇会让孩子们共鸣,从而获得书里的经验,学着成长,长着长着,他们也就长大了。当然还有很多书例如《兔子坡》,《逃家小兔》,《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等。相信孩子们会因为阅读的大门向自己敞开而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