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91294/40ce361fbc6bc95a.jpg)
我的祖上是作画的,乾隆年间我曾太祖父余翁洋为乾隆爷作过一幅画,名叫《醉王吃酒图》,深受乾隆爷喜爱。
相传,盛唐时期酒仙李太白公随永王谋返作乱师败于江陵,李谪仙醉酒倒旋于涂江之上妄以水中捞月,不幸坠江溺亡。
太白公死后,其阴魂数月不离涂江,每晚江面上电闪雷鸣,暴雨肆虐,就连月光也甚是乌黑暗淡,不如昔日里茭白清彻。
江边的百姓都说这是太白公生前怨气太重,不平此生坎坷进而想要借以河神之力返还人间,以圆毕生复国之梦。
民间老话有讲,说其真身显于地府之时,样貌无比凶恶,满头蓬发且恶面惊人,半身赤臂,手提盂兰,兰内香酒泗溢,一只青脚踏踩镇河千年的犀王神兽,美美饮酒,自称其为鳌王,那神态好不欢心。
我曾太祖父的这幅《醉王吃酒图》多少和这民间故事有些出入,画中鳌王神态仙醉,正欢于畅饮之时,神笔之处更是唯其姿态傲美,生动无比。
乾隆爷过目后顿时是龙颜大悦,夸我曾太祖父画技非凡,真乃民间第一画师,赏其金万兩。民间有传”暨翁撒酒画醉王,圣颜一悦封万金“,说的就是我曾太祖父余翁洋的作画水平就连赏画的乾隆爷也是痴心妄醉,稍不留神已赐我曾太祖父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当年我曾太祖父因画得福,后来被乾隆爷招进宫内为官做了宫廷画师,余家祖上家训甚严,余翁洋也算明白这宫廷境地非同一般,所以他做人向来低调,每次进宫都有逢人必拜的习惯,穿衣更是朴素的很,其用意是想告诉那些权臣谋子们我余翁洋只是一介画郎,别无长处,身份自然卑微,不是争强好事之辈,百官之内理应不足为屑的。
乾隆爷他老人家何等聪明,怎猜不出他的心思,只不过每当想到这余翁洋做人如此,想必这画功之绝无人能敌也是不无道理的,索性就告诫文武百官不得刁难我曾太祖父。
有时候你跟命运争四分,命运让你享七分,你若不跟命运争,命运送你做贵人。随后的日子里我曾太祖父余翁洋每次进宫后,行李之中总少不了各种奇珍异宝,冥冥之中老天爷的恩赐真乃羡煞旁人,这在当时民间也是有段佳话的。
据说这余翁洋人到中年之时,其画工技艺更加精湛惊人,作画之时笔笔峰回意转,画里意境好不尽人遐想,每样作品有如老君炼丹贵比真金。这使得乾隆皇越发觉得余翁洋这人绝对是我当朝不可多得之奇才。
古谚有云:树大招风,财大招贼。要说这人要是有钱有势了,多少就会招来小人实在不假。我的这位曾太祖父晚年之际着实遭遇了一奸臣害计,不知哪个小人,以我曾太祖父名义作了一幅返判题材的画诬陷给我曾太祖父,指其有蓄意谋反之意,并散布谣言说我曾太祖父家中私藏明党,经常互相暗自勾结。
当时余府宅中有几幅祖宗留下来的各朝名画,余翁洋并没有为此申辩,而是借此之机向乾隆皇禀上奏折,说一些他由于常年作画,身子骨不行啦,需要回老家养病之类的言辞,特意强调其准备归隐于世,愿意做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宜养晚年。
乾隆爷也没有挽留我曾太祖父,还赠送了他几样东西给我曾太祖父留念。说是余家世代子孙如有作画奇才均可凭此物为官四品。余翁洋谢恩之后也在临别之前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自然也是一幅画,但我曾太祖父当时再三恳请乾隆爷能在他告老还乡之后再打开一阅真容。后来乾隆爷默允了这件事。
听我祖父讲,余翁洋回老家后将这一辈子所得珍宝一一封藏起来,不得家人靠近半步,举家搬到了江宁一代,事情之后乾隆皇也曾游过江宁,但再也没有找过余翁洋。只是听说余府到了后来家境贫落,妻儿子孙分家而散,不知所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