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小说的各种小说
《泄密者之大西国冥王》第一章 祖传汤药

《泄密者之大西国冥王》第一章 祖传汤药

作者: 常小提 | 来源:发表于2015-12-03 23:13 被阅读47次

 

图片来源  常小提工作室


      我的祖上是作画的,乾隆年间我曾太祖父余翁洋为乾隆爷作过一幅画,名叫《醉王吃酒图》,深受乾隆爷喜爱。

        相传,盛唐时期酒仙李太白公随永王谋返作乱师败于江陵,李谪仙醉酒倒旋于涂江之上妄以水中捞月,不幸坠江溺亡。


       太白公死后,其阴魂数月不离涂江,每晚江面上电闪雷鸣,暴雨肆虐,就连月光也甚是乌黑暗淡,不如昔日里茭白清彻。


       江边的百姓都说这是太白公生前怨气太重,不平此生坎坷进而想要借以河神之力返还人间,以圆毕生复国之梦。


       民间老话有讲,说其真身显于地府之时,样貌无比凶恶,满头蓬发且恶面惊人,半身赤臂,手提盂兰,兰内香酒泗溢,一只青脚踏踩镇河千年的犀王神兽,美美饮酒,自称其为鳌王,那神态好不欢心。


       我曾太祖父的这幅《醉王吃酒图》多少和这民间故事有些出入,画中鳌王神态仙醉,正欢于畅饮之时,神笔之处更是唯其姿态傲美,生动无比。


       乾隆爷过目后顿时是龙颜大悦,夸我曾太祖父画技非凡,真乃民间第一画师,赏其金万兩。民间有传”暨翁撒酒画醉王,圣颜一悦封万金“,说的就是我曾太祖父余翁洋的作画水平就连赏画的乾隆爷也是痴心妄醉,稍不留神已赐我曾太祖父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当年我曾太祖父因画得福,后来被乾隆爷招进宫内为官做了宫廷画师,余家祖上家训甚严,余翁洋也算明白这宫廷境地非同一般,所以他做人向来低调,每次进宫都有逢人必拜的习惯,穿衣更是朴素的很,其用意是想告诉那些权臣谋子们我余翁洋只是一介画郎,别无长处,身份自然卑微,不是争强好事之辈,百官之内理应不足为屑的。


       乾隆爷他老人家何等聪明,怎猜不出他的心思,只不过每当想到这余翁洋做人如此,想必这画功之绝无人能敌也是不无道理的,索性就告诫文武百官不得刁难我曾太祖父。


       有时候你跟命运争四分,命运让你享七分,你若不跟命运争,命运送你做贵人。随后的日子里我曾太祖父余翁洋每次进宫后,行李之中总少不了各种奇珍异宝,冥冥之中老天爷的恩赐真乃羡煞旁人,这在当时民间也是有段佳话的。


       据说这余翁洋人到中年之时,其画工技艺更加精湛惊人,作画之时笔笔峰回意转,画里意境好不尽人遐想,每样作品有如老君炼丹贵比真金。这使得乾隆皇越发觉得余翁洋这人绝对是我当朝不可多得之奇才。


       古谚有云:树大招风,财大招贼。要说这人要是有钱有势了,多少就会招来小人实在不假。我的这位曾太祖父晚年之际着实遭遇了一奸臣害计,不知哪个小人,以我曾太祖父名义作了一幅返判题材的画诬陷给我曾太祖父,指其有蓄意谋反之意,并散布谣言说我曾太祖父家中私藏明党,经常互相暗自勾结。


       当时余府宅中有几幅祖宗留下来的各朝名画,余翁洋并没有为此申辩,而是借此之机向乾隆皇禀上奏折,说一些他由于常年作画,身子骨不行啦,需要回老家养病之类的言辞,特意强调其准备归隐于世,愿意做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宜养晚年。


       乾隆爷也没有挽留我曾太祖父,还赠送了他几样东西给我曾太祖父留念。说是余家世代子孙如有作画奇才均可凭此物为官四品。余翁洋谢恩之后也在临别之前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自然也是一幅画,但我曾太祖父当时再三恳请乾隆爷能在他告老还乡之后再打开一阅真容。后来乾隆爷默允了这件事。


       听我祖父讲,余翁洋回老家后将这一辈子所得珍宝一一封藏起来,不得家人靠近半步,举家搬到了江宁一代,事情之后乾隆皇也曾游过江宁,但再也没有找过余翁洋。只是听说余府到了后来家境贫落,妻儿子孙分家而散,不知所向。



       

       我祖父在家排行最小,余翁洋也最疼爱他,为其取名为余德宝。家里人经常“小宝……小宝”的叫,因此街坊四邻都习惯叫他余小宝。在那次分家过后,余小宝不再习得家中祖传绘画的要领,清末民初那会,清政府政局动荡不安,为了能安身立命,余小宝也就在多次迁居之中将自家的手艺忘得一干二净,贫苦生活真是十分狼狈。


       在无数次地搬家之中余小宝为了能保住小命,无奈之下便拿出了当年分家得到的几件清庭珍宝出来,打算高价转让出去。


       我祖父的一个朋友是做海关生意的,机缘巧合之下有他帮忙,余小宝的宝贝出手得居然十分顺利,据说买家是位洋官爷,曾在南京政府里工作过。此人叫贝里德,是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家里有得是钱,为人还酷爱广交朋友和收集奇珍异宝。


       那会儿的人能在当时有口饭吃活下来就算命大。后来,听祖父叨咕过那个叫贝里德曾的再次单独找过他,说是我们家里还有什么祖传的宝贝什么的,就干脆都转让给他好了,他会出高价钱,只是我祖父当时并没有此意,也是再三敷衍多句,而后一番热情款待就将其打发了。


       当时在我们家还留有一本记载着专治清朝内部疾病的古方手札,是我曾太祖父早年因腿得寒疾,拖一位叫陈修园的神医看病时手抄备用的,后来经过我祖父整理就一直把它戴在身上。


       余小宝后来看清了当时国情现状,在那个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里,大街上有那么一两个死人都算不上新鲜事儿,于是他便掏出一点积蓄,开了一间药方铺子维持生计。巴掌大的铺子里就自己这么一个人,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后来铺子没开多久,南京政府就被日本人给占了,周边村子更是烧的烧,抢的抢,祖父的铺子也受到了冲击,生意惨淡。


       这年正月十五夜里,铺子里来了一群日本官兵,说得好听是要请我祖父帮忙去看个病人,实际上是在要挟。那个带头的日本军爷将一把手枪往我祖父面前一放,吓得我祖父连一个屁都没敢放就乖乖跟他们走了。


       离村不远有一间当年清政府建造的兵工厂,余小宝就被带到了那儿,各种机器加工的声音混杂,扰得人心神不得安宁,再加上紧张过度,余小宝显得十分疲惫不堪,连连被日本官兵推搡着前行。


       一间密室内,余小宝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腥臭的强烈味道直钻咽喉,那味道直叫人恶心作呕。


       等我祖父再抬头一看,满屋的刑具,中央吊着一个年轻人,脸被抽得早已血肉模糊,浑身上下也没一处好地方,一动不动地昏死在那。


       看到这儿,余小宝明白了。这原来他娘的是间刑房,这人肯定是个狠角儿。吓得余小宝斗大个汗珠顺着额头就留下来了。


       余小宝明白啊,此人估计还差一口气儿了,这要是人没医好再死了,他不得在黄泉路上给他陪个伴儿才怪,随即还没等那日本军爷开口,转口就开始糊编。


      “军爷,这人恐怕是要挺不住了,再不医治可能下一秒就要命丧黄泉。我铺中有祖传汤药能保其性命,只可惜临来之时准备仓促,没有备药,求军爷放小人回去取药,您看……?”,那位日本军爷一听,先是略思考了一下,然后手一比划,就这样余小宝总算是又被带回去了。


       眼瞅就快要到家了,余小宝实在是想不出到底找个什么理由准备逃的时候,他就突然发现哪儿不对劲。仔细一看这家中的灯怎么还点着,因为我家没人啊,难道,我家进贼啦?余小宝随即加快脚步想要探个究竟,可刚要敲门,这门却被人从里面拽开了,惊得余小宝愣愣现在原地一动不动。


       其他日本士兵见此状立即端起枪指着门后之人。这时门后的那个人满口家乡话地冲余小宝说“大当家的,您忘带上这个喽”。余小宝当即又是一惊,双眼直勾勾地瞅着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计!这人手里提起一个锦盒,示意要给余小宝。


       余小宝当时是哑口无言,勉强接过锦盒后便尴尬地回了一句“啊……,没事了,你,回屋去吧”,我祖父本还想再嘱咐两句,想叫他赶紧躲起来,可这人是他娘的谁啊,难道是鬼?想着想着就感觉脊梁骨后面直蹿凉气儿,头也没回就准备回去“救人”了。


       后来的事儿,听我祖父说他在回去的路上打开过那个盒子检查过,里面的确有汤药,只是不知道那是什么汤药,到底对那个人起不起作用都不晓得。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试了,还好救活了那个人。


       日本人把我祖父给放了,这一条小命总算保住了。再后来听说那个日本军爷却莫名地死了,被救活的那个犯人也离奇失踪了,后话我们再讲。


       而余小宝用家中“祖传汤药”救人的事儿没几天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药方铺子便日渐好转起来,可我祖父却再没有在家中看见过那个神秘人和他口中糊编的那碗“祖传汤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泄密者之大西国冥王》第一章 祖传汤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ss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