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东岳又说大话了

王东岳又说大话了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3-09-27 22:47 被阅读0次

刚刚刷到了王东岳的一个视频,视频中他以为:“中国文化反过来朝后看,全都是在翻旧纸堆,完全没有什么国学大师,第一,要么,你搞错了,第二,都是骗子!"看下,是不是太绝对了,“朝后看"把未来的中国人的国学思想能出现的“国学大师”的可能都绝对否定了!

说这段话,我认为是:“第一,自已没水平,无法鉴定别人的水平;第二,自认为自已是唯一的国学大师,其它人都不是"。以我对他的理解,就是他确实还是差一点,用逻辑学的话来说,以这段话来论,就是非A即B的形式逻辑推理,以其主观的自我为A,客观的他人为B,那么,话中暗喻着:“国学大师非我莫属!"这证明了他不懂老子的“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以自以为是的主观之“道"去确定是否客观上他人之“道"的存在,只是陷入了“道可道”而已,他的所谓“递弱代偿"不正是在翻故纸堆时把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进行了自以为是的西方现代熵增原理的翻故纸堆的新译?独立学者林汉扬在批判王东岳时认为他是以偏概全。

因为,在国学的核心底层逻辑学中是以易道的阴阳五行数理逻辑为依据,你只看到了老子的“道”的“反”却看不到“正”,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定义为“递弱代偿"的法则,说明了信息确定性的递减,走向无序混乱的不确定性,但现在你却在这里自信的进行“确定性"的下判断,这不是在自已打自已的脸?

“道可道,非恒道",说明了主观去确定的“道”(规律与法则)是偏于主观定义的概念,比如,王东岳用“反"去概括“道",却忽视了“正",当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被你概括为“递弱代偿"或“边际效用递减"时,难道客观上的“正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这种客观存在就不存在了吗?

阴阳转化之道,不是只有“阳极必阴,盛极而衰”的“反”现象存在,也存在着“阴极必阳,衰极而盛"的“正"现象存在。一反一正一阴一阳谓之道,既可以偏概全,全凭主观臆断而论之,道在正反阳阴强弱和确定与不确定之间,不可妄言之!

相关文章

  • 谈王东岳

    最近了解了一个人,名字叫王东岳。 之所以知道王东岳这个人,是因为在罗振宇的视频节目《罗辑思维》里,老罗推荐了王东岳...

  • 王东岳

    "道”与“术”的区别:道指的是什么驱使和支配着你;术指的是你能驱使或支配什么

  • 王东岳

    1、地理位置决定印度是东西方文明夹在中间的第三极文明,这个地方资源紧张、人口众多、外族入侵,苦难深重,这是诞生佛教...

  • 为什么很多人吐槽王东岳?

    007 《王东岳:人类学习的一切知识都可能是假的》 看到片面骂王东岳的,和片面挺王东岳的,感到感到既好笑又失望。 ...

  • 学习《王东岳说佛教文化》后的一些感悟

    这几天在听王东岳先生的音频《王东岳说佛教文化》,对佛教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佛教来源于印度,但是现在的印度信仰的...

  • 读书笔记

    最近对哲学感了兴趣,在听了王东岳老师《中西哲学启蒙课》后,梳理成文。 王东岳提到了解佛教就要从它的发源地印度开始。...

  • 本质 王东岳

    追问万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古希腊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追问——形式和质料。 谈到形式就必须要说到毕达哥拉斯,他说“万...

  • 放下执念,和生活共舞

    年前被人安利了王东岳,这次意外的休息在家听了王东岳讲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里面提到东西方文化演化的各种不同。也提到东方...

  • 《知鱼之乐》阅读随笔(持续更新中)

    近期利用各种间隙,阅读王东岳先生的哲学随笔《知鱼之乐》,王东岳先生同时还有一本《物演通论》,据说晦涩难懂,哲...

  • 2018.7.28  星期六 阵雨  第145篇

    考试之前说如果考好了带东岳去迪士尼玩的,可爸爸现在又说得好几天时间,没有空,可以带他去方特玩,东岳虽不情愿但也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东岳又说大话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xl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