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晦涩得几乎不会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一个容易让系统中人落泪的话题,但之于系统工程,却是不得不提的一个词。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 此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
显而易见,系统的几个特性:一是多元性,系统是多样性的统一,差异性的统一;二是相关性,系统不存在孤立元素组分,所有元素或组分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三是整体性,系统是所有元素构成的复合统一整体。
多元性,差异性,相关性,整体性,这是系统的内在特点,系统思维,自然要抓住这四点。
因多元而自然存在差异,如同千差万别的文化,也如同每一个人的容貌和举止,多元的前提自然是和而不同,强求统一,只能是外在的,却往往不能触及最为根本的内在。
因系统而相关,一个哲学的说法就是联系,联系具有普适性,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相对的联系,比如南山的野草和某人的胡子,不用说量子的纠缠,因为总有一天,野草和胡子总会一起在风中起舞。而同在一个系统之内的,确实存在着绝对的联系,在工程中更是如此。没有楼房的一层,二层自然无法立锥。
因相关而整体,构成楼梯的台阶,几十个才会形成一段楼梯,却不能孤立的存在,社会中常见的即是团队。
回到系统工程,外人看来,其就像一部封装好的机器,将能量进行着转换,也许知道有哪几部分组成,知其一二的原理,究其细节,就说不清楚了,遇到故障,只能是束手无策。
而系统工程的从业者,就是要从需求出发,由不同的零部件,构成一部运转自如的机器,达成我们的目的,在问题出现时,针对性地去解决掉。
了然于心,是对系统工程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如数家珍,闭上眼睛,系统也能够活灵活现于大脑之中。往往系统并不复杂,难点却在于工程的实现,就像凡事停留在思考的阶段,谁都没有问题,说说而已,简单地动动嘴皮子,但要拿出东西来,拿出好东西来,能做到的为数不多。

在业内,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能工巧匠,秉心静气,默默地奉献,解决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这里,也就引出了系统思维,通俗地讲,即是用一堆风格迥异的石头,砌成了一道坚固的高墙,需要拼凑,组合排列,以此长,补齐彼之短。
理论化之后,系统思维在某个层面上可以归结为“航天四老”之一的黄纬禄提出的“四个共同”:“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是实实在在的系统思维。
一说到系统思维,担当就要被不厌其烦地提起,关键是谁来担当,老前辈给出的自然是共同担当,却不是你在摇旗呐喊,我在负重苦登攀,理应是你在前面拽,在后面推,这才是担当和系统思维。
系统从业者落泪的唯一原因就是被放大了的无限连带责任。我常常在举这样一个例子,买了一台冰箱,有问题,冰箱厂家指责你,哎,你为什么没有把功能要求提清楚,害我没有把冰箱做好,想想你要是这倒霉的消费者,你保证你不会骂娘?
有人说了,不对,组成系统的每一个模块或者是元素都是定制的,你是提了定制要求的,定制要求不够细致,这就奇怪了,马云的手机也是定制的,也没见手机厂家跳着脚说马先生,您提的要求不对,手机您就凑合着用吧!那他分明是跟自己吃饭的家伙什儿过意不去。
系统的高大上,并不代表着系统人员的高大上,需求的识别和分解,最终的串联和整体功能的实现,伴随着的永远是无休止的验证、更改,再验证再更改,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人员工作的繁重程度。更多时候,系统人员就像打杂儿的,被认为没有专业属性,没有技术深度,什么也不懂,还经常来一下太监急。

一个专业,天天在做,三五年后,必成专家,因为专攻一项技术一天半小时,坚持三年都可以成为专家。系统的多专业属性,从知识层面其实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那就得塌下身子,好好去学习。
系统人员首先要做到的是用一堆巴巴结结的原材料搭建一个足够完美的系统,首先要避免的就是用一个个足够完美的模块搭建一个半吊子系统,取所有构成的最短板,只能得到一个功能性能低劣的系统。
有八个字:卓越于心,完美于品。
心,一层意思是用心,要全心全意,又一层的意思是内在,要修好内在,德行和技术、管理。卓越于心,也可以扩展为组成系统的模块完美了,系统的构建架构合理了,最终系统表现出来的才是完美。
有系统思维,就要求相应人员做到内外兼修,有大局,有担当,还要有能力,干事儿的能力,抗压能力,团结人的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决断力。
个人所理解的决断力,在业内就是敢于拍板,敢于说不,对于系统工程而言,更多的时候,是不掺杂了其他什么的纯粹,一旦有太多其他,就会辱没科学。决断力应该站在这个层面上,干每一个人该干的事情。估计有人嘿然,那么其果然考虑了太多非技术的因素,所有的事情都会因人而复杂。
有系统思维,不仅仅是系统人员的事情,如同中国梦,自然是各层级共同努力的结果。最烦的就是我不管,那是系统的事儿,谁是系统,其实在系统之内,没有谁可以逃脱得了责任。又比如组织,抛却了政治意义的范畴,组织在概念层面是具体的,存在层面却是抽象的,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是一个团队,也许一个人代表不了组织进行决策,却可以代表组织去行使职责,每一个人的抽身而去,组织将不复存在。
大局,不是所谓的砥柱中流般的把握,而是对于所从事工作的掌控而已,需要高一层级去审视,找出关键点和难点,寻求突破,一般事情如此,系统工程自然更是如此。大局无关乎其他,只关乎一个人的内心,外显了一个人的内在,是缜密的一种体现形式。
系统思维,从来就是缜密的,要统筹全局,又要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和无序发力,是责任的真正担当。某种程度上,系统人员需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系统是一种形式的打杂儿,凡是无人想干的,没人会管的,都要担起来,内部消化或寻求新的突破,推进整个系统工程的进度,单凭这一点,系统人员就理应受到足够的尊重。
系统人员都能切身体会到艰难的况味,对比单纯技术层面的科研,或是理论的突破,工程实践往往更具挑战性,讲抽象转化为具体,其间事无巨细的难题会不断的地扑面而来。
干一件事情,一般都有一定的顺序和流程,做产品、商品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尤其是后者,如果突破了流程或者是偷工减料了,只会带来后续无尽的麻烦,就像常见的汽车产品的召回,在系统工程中,诸如此类难脱窠臼。
最近一直按照这样一个国际标准在做事情,ISO 18238,Space systems-Closed Loop Problem Solving Management,诸多系统工程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涌现,似乎应接不暇,透过迷雾看本质,问题的指向,却都在于源头和过程,在于标准和流程,而所有的又都可归结到最初,源头的工作仍需要细化和加强,一次把事情做对虽然是奋斗的终极目标,但这也是所有问题症结之所在,处理好了,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系统思维的前提就是做好自己,卓越于心,方可完美于品,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都要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最近接触的一些事情,这样一些构成系统的元素,有系统之名,无系统之实,无系统思维,更无解决问题的思路,最为关键的是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极为满足地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置大系统于不顾。
故不可妄称系统,在系统思维建立之前。而组成系统的模块或元素(单机),在系统思维建立之前,也不会有大的改进和提升。单机只有在系统之中,也只有在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才会体现其价值。
系统工程的从业者,永远只会是打杂儿,在真正的系统思维建立之前。只有系统思维的建立,才可以将所有模块了然于心,更好地将系统功能做到极致,也才会不枉系统一回。
真正的系统担当,也会就此展现,“这是我们的”,而不是“这是你的”。
系统思维的终极表现——卓越于心,完美于品。
干什么事儿,还得走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