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的修行奥秘

作者: 元始青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21:52 被阅读43次

对中医稍微有些了解的爱好者都知道,中医中有一个子午流注理论,主要是指一天中十二时辰气血在不同的经络活跃。根据这个理论,中医针灸有按时进行针灸的子午流注针法,而武术中也发展出按时辰进行点穴截脉的截血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了解子午流注的时间和经络对应就可以,然而对于修行人而言,子午流注却蕴含着修行中的奥秘,不能不深究其中的深意。

为什么人类会产生子午流注现象,从天人感应来说,这是因为地球吸收与放射太阳能量造成的。地球吸收和释放太阳能量时,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激素和蛋白质等物质来调节人体气血网络的运行速率和频率,这就是子午流注。

常识中的阴阳颠倒根据常识很多人会说,早上太阳出来(卯时5-7点)地球开始吸收太阳能,晚上太阳落下(酉时17-19点)地球开始放射太阳能。然而子午流注却以子时和午时作为转换的基准,所谓子时一阳生,此时温度却持续降低,午时一阴生,温度却持续升高,很多人对这种常识中的阴阳颠倒都不能理解,而这正是子午流注奥秘的关键。

复归其根——阴阳的真实意义其实此时所谓的一阳生,并不是指地表放热会导致温度升高的浮阳,而是地表内部地心的放热能力,从太阳落山的时候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地心其实还在吸收地表散发的热量,所以这时候并不是单纯的放热,从子时开始,地心才开始真正的放热,这才是纯粹的阳,真阳的能量。一阴生的道理也一样,也不是指地表吸热导致温度降低的浮阴,其实从日出到中午十一点的时间里,地心还在放热(地表也在吸收地心的放热),只有到地心完全放出热量开始吸收时,才是真阴产生。浮阴浮阳和真阴真阳,这正是修行的关键,浮阴浮阳就像是地表的温度变化,冷空气、湿度、云层等都会对地表的温度造成剧烈影响,而真阴真阳就像地心的温度变化,稳定而平稳地维持着循环。只有稳定而持续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的气血循环,才能称得上修行,这就是道德经所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子午流注的修行意义子时一阳生,是地心开始放热的时候,在天人感应中,也是人体的真阳产生的时间,体表的阳气干扰降低,内中阴极转阳,才能感应到深层的气血的运作,这是归根的过程。而子时胆经活跃,人体处于排出毒素积蓄中气的最佳时段,此时可以按摩章门期门黄庭,引导肝胆排出浊气,补益中气。午时一阴生,是地心开始吸热的时候,在天人感应中,则是人体真阴生时,体表阴气的干扰干扰降低,内中阳极转阴。而午时心经活跃,人体处于滋养心血降心火强神志的阶段,此时可以按摩内关、少海、目内眦、黄庭、肾腧,引导小肠消化营养入心血并降心火与肾气相合。

相关文章

  • 子午流注的修行奥秘

    对中医稍微有些了解的爱好者都知道,中医中有一个子午流注理论,主要是指一天中十二时辰气血在不同的经络活跃。根据这个理...

  • 十二经络 十二时辰学习笔记

    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运行规律。“子午”指的是时辰,“流注”指的是血气,所以于十二经络的子午流注就是指筋脉血气的运行...

  • 子午流注

    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

  •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

  • 子午流注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

  • 子午流注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经络最旺的时辰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胆汁...

  • 子午流注

    中医是偏物理医学,重视时间、速度、温度、空间。中医有时间观念。在人身上,二十四个小时被切割成十二个流注的时间,十二...

  •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医学最有特色的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历史十分悠久。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

  • 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养生表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的。实践告诉我,这个子午...

  • 子午流注

    一天十二个时辰由身体的十二条经络轮流当值,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比如23点前睡觉,5到7点排便,7...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午流注的修行奥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aj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