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我们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
最早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在李镇西老师的那本书。二十年多年前,我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中对苏霍姆林斯基充满了崇敬之情。
“他的描述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词藻,看起来很有一种亲切感,似乎那些场景我们都经历过。”树人小学的杨校长曾经与我讨论这本经典时说道。
“是的,我也有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也应该是叙事性的描述教育中的那些常见问题。
也许,这本书开始不叫这个名字,我曾经搜索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前言谈到了写这本书的初衷:我们的社会,无论是父母,还是将要建立家庭的年轻人,都需要一本家庭教育学,需要一本关于家庭、关于婚姻道德修养、关于孩子教育的书,它应该成为每个公民案头必备的书。家长教育学要在专门的家长学校学习。应该把培养人的科学看作是最重要的科学。
读到这里,我能触摸到苏霍姆林斯基那颗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心情,为社会,为每一个家庭,为每一个孩子,难怪他写了一本《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
“很久了,大约有三十多年,我每天都要和家长接触。无论是个别交谈,还是在家长学校的课堂,家长提出的最尖锐、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怎么做?”——怎样教育孩子?怎样使对孩子的爱与严格要求协调起来?怎样才能给孩子幸福?”
“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你手中的这本薄薄的《家长教育学》就是我长期思索的结果。”可见,这本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教育实践工作中与家长孩子打交道时积累的智慧结晶。
这本书中,第二章的内容是“睿智父母”。
孩子们的精神依赖是怎样产生的?
和美的家庭,父亲母亲两颗相爱心紧紧相连的榜样,就是学习这些优秀品质的学校。
对人的爱,只能用爱来培养,如同火只能用火来点燃一样。
我想起了那个大眼睛的女孩。有一天,第一节课的铃声已经响过。我走回保安室去取书本,看见了她背着书包站在徐悲鸿和《巴人汲水图》的展板前,专注地阅读。
“还不进教室?”
“我来晚了。”
她等着一双大眼睛。我知道她很特殊,老师同意她可以来晚一些。
那天她又躺在了讲台边上。闭着双眼。无论旁边的人怎么喊她。
老师又开始打电话联系她的爸爸。
爸爸一会儿来到了教室,大声呼喊她。她才慢慢睁开眼睛,似乎才醒过来,然后在爸爸的掺扶下从地上坐起来。
我想到去年的一天,她突然坐在了办公室对面的墙边上,被校长发现后把她抱了下来。后来询问,她说是因为丢了20元钱。
第二天,我们把妈妈请到了学校。原来,父亲时常在外上班,一周回来一次,母亲也在外打工,她放学回家没有人陪伴。
父母陪伴的缺失,让她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一个完整的家庭,给予一个孩子的,不仅有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构筑一片天空。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对270名难教少年都建有卡片。上面记载了他认为了解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全部资料。
他就是这样在研究儿童。
我想,做一名专业的儿童研究者这种做法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