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故事?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里主角可以是人、动物、各种能想象到角色形象。可若一部纪录片电影将野生动物作为故事主角演绎,且温暖感动,实属不易。美国2007年莎拉·罗伯逊执导的《北极故事》无疑此中精品。
《北极故事》以记录片拍摄手法讲述在神秘的北极,北极熊和海象两个种群的故事。影片的叙事架构,抽取刚出生的北极熊拉努和同一天出生的海象希拉以小见大来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浮冰面积日益缩小的大环境下,如何适应新环境生存。
影片不仅有壮丽的北极景色,近距离拍摄描述北极生物行为,更充满戏剧性、幽默感、爱和灵魂。
随影片节奏,浸入其中,忘了这只是一群野生动物。忘了它是北极熊或是海象。它们象出色的电影演员真实演绎出它们的生存故事。
未把《北极故事》拍摄成《动物世界》,归功于北极探险家兼夫妻档电影人组合亚当·拉文奇和莎拉·罗伯逊。历经十五年,随国家地理探险队深入北极剪辑出800小时电影胶片,近距离见证了北极熊和海象的生活。
影片以奎恩·拉提法的旁白开场,并贯穿影片始终。声音嗞性温暖配合北极的冰天雪地,诠释北极熊拉努和海象希拉的内心。弥补动物为主角电影里,心里表现的缺失。
影片冰天雪地的镜头配合北极熊拉努出生作为故事开头。有戏剧性的是海象希拉亦在同一天出生。无疑这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人们会关注两个不同种群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兽会发生什么?甚至揣测两者之间有什么瓜葛?不会在某日,一方成了另一方的食物?
事实不出观众所料。拉努妈妈果然看到希拉虎视眈眈,捕而未得。
故事的妙处在于人们不会单纯站在希拉的角度单纯看待拉努妈妈想捕食它的好或坏。事实作为北极重要物种北极熊随气候变暖,能捕食的食物和地域都在减少。物种生存,捕食其他动物无可指责。
事实拉努妈妈经常捕食不到食物。随北极气候恶化,拉努全家遭遇北极暴风雪,拉努弟弟饥寒加交死在暴风雪里。
感谢摄影师近距离的拍摄,清晰见证拉努妈妈丧子悲伤。拉努妈妈不停舔着儿子尸体,肢体语言充分表达悲伤和不舍,让观者为之动容。
暴风雪后有一个镜头,拉努妈妈和拉努同时回身望拉努弟弟尸体的方向。终于掉转头大步向前走去。最好的演技也仅于此,敌不过生存面前真实表现。
二年后,拉努妈妈逼迫拉努离开独立生活的那段,带给人无尽哀伤和无奈。
镜头里拉努还在欢快地戏耍,突然发现母亲离她很远。母亲赶走拉努,却久久注视拉努远去的背影。拉努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出镜头。这时候旁白扎心地说:“它们可能永远不会再见。”
看到此处己忘记它们是北极熊。北极熊虽未有人类的文明,对子女的爱却亦深沉。
为了证明爱不仅属于人类,希拉的故事很好诠释这点。在拉努弟弟死去的那场暴风雪,希拉随海象群躲进海里。被大浪打得与海象群分开。母亲和姨妈不顾激流,游去很远的地方找到希拉。
为了让故事更加出彩,在遭遇雄性北极熊袭击时,姨妈舍身救下希拉。它只是一头海象,如何有如此高觉悟,舍己救人?让人叹为观止。
故事的高潮部分海象群遭遇北极熊。海象群包括希拉在海里看着北极熊把它们的同类作为进食的美味。这是动物世界真切的残忍。
拉努亦来分食食物。很好奇拉努用什么方式说服雄性北极熊肯分一匙羹给她。
旁白客观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道:“一个生命的消逝换来几个生命的延续。”
突然发现观影至此,己将拉努、希拉、及她们的母亲、姨妈都人性化。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生命的消亡如此正常。
未待观众抽身事外,影片继续将故事往人性化方向走。拉努恋爱了、希拉亦恋爱了。这里出现多个人性化镜头。拉努和雄北极熊在雪地里欢闹嬉戏、相偎相拥。希拉在海里与恋人水乳交融。佩服摄影师在众多胶片中剪辑出如此人性化的镜头。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世纪末前消失。人们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至少在末日到来前,拉努及它的种群还活着。
片尾以拉努和希拉成为新妈妈结束。是终点亦是故事的起点。北极动物的故事周而复始。能终止故事的是北极生存环境恶化甚至消失,最终让这些动物无处生存。这不是人们愿意见到的。
《北极故事》以野生动物为主角,却生生拍出爱和灵魂。难怪豆瓣评出9.4高分。
野生动物是大环境故事下生动的主角。镜头前的本色生存状态,让人们不得不思考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只是难得有摄影师愿意花十五年炼制出一部影片。《北极故事》做到了。
无戒365极限挑战写作训练第214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