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文:渤海居士
三月初三,暮春登高;
曲水流觞,祓禊畔浴。
上巳节……今日上巳节,少女成人礼;
蒸食乌米饭,插戴荠菜花。
郊外祭祀高禖,南北司蚕射雁;
轩辕黄帝生日,华夏民族圣诞。
上巳节……【注】
曲水流觞: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亲友结伴,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木制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之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祓禊[fú xì]:古代中国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名为祓禊,源于古代“除恶之祭”。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中国农历的纪日法巳日一共有五个: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上巳节……巳在五行上属火,但与天干配合后,每个巳日的纳音五行则都不同,如己巳的纳音五行是大林木,辛巳的纳音五行是白蜡金,因此所表示的吉凶特征也各不相同。
乌米饭:相传本师释迦牟尼佛坐下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使母亲的饭食不被饿鬼所抢,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见此饭乌黑异常,不敢进食,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
后来百姓为纪念目犍连这位孝子,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和四月初八佛诞日,都蒸煮乌米饭食用,还能消除灾祸,预防疾病。《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荠菜花:中药名,亦为药食同源之物,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相传三月初三,妇女小孩头插荠菜花,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上巳节……高禖[méi]: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来自腜[méi](意为肥美)。最初的高禖,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状。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发展,高禖有了很大变化,由女神变为男神,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第一位高禖神。
司蚕射雁:上巳节期间北方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在当时,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而南方农家女子在此时则开始采桑育蚕。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为养蚕最佳时节,相传种桑养蚕之法为黄帝正妻嫘祖所创,又相传三月初三为黄帝诞辰,故于此日为古代传统大节,以纪念和歌颂华夏人文始祖黄帝与其妻子的丰功伟绩。
上巳(sì),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上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
”因知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上巳节……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此节在中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
此外,一般多认为当前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上巳节……文:渤海居士‖配图摄影:方绍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