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这个话题,完全是因为老爸住院期间由县医院的服务质量有感而发。
在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县的医疗状况有点奇怪:假如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的就去附近的小诊所去瞧瞧,现在多是药房也就自己去买个药解决了。如果有例如烫伤、中耳炎之类的专项病,就去找某个村的祖传“医生”治疗。如果是稍微大一点比较严重的病就去距离较近的LC,现在交通便利了,更多的是去JN了。总之,无论哪个级别、哪种类型的病,好像都不适合去县医院。距上一次妈妈住院,至少也有10年了,不想再次踏入这封土地,真的是有十年如一日的感慨啊。
首先,虽然县医院也加盖了一幢大楼,但前面的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旧也就算了,作为医疗部门,卫生条件和安全措施均比较差,房间里连紧急呼叫的设施都是坏掉的。估计上级卫生部门来检查的时候,也都是被安排到新楼上浏览观光一次罢了。
然后就是服务态度问题,从保安、护士到医生,大多数都表现出解决问题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我所能谅解的是,疫情期间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任务都更加繁杂。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忽视患者及家属感受的理由。每天在这样的环境治疗,真的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
服务态度欠佳,除了有素质修养不足之嫌,某种程度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上一次我等着做胸部检查的时候,一时无聊看了墙上几个诊治医生的简介,至少从学历和学校上来说,感觉没有太厉害的。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怎样培养?这值得全社会思考。想想这些留在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的人,大部分都是由我们亲手“培养”的,心中不由有一些悲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