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3岁小儿在一日之内,被我和爱人连续整哭两次,充满“双打”气氛。虽然,自出生以来,小儿哭过无数次,但这两次,我认为很有纪念意义。
第一次哭是爱人的作品一一那是真打。
大儿子在他房间听网课,小儿子进去捣乱,大儿子制止,于是,小儿子开始尖叫。此时,爱人从厨房,三步并作两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小儿子抱走,边走边揍,“啪啪啪”,屁股上3巴掌,小儿子开哭。我在一旁观战,并为爱人的果断“暴行”默默点赞。
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当他们兄弟发生争吵、小儿子开始尖叫时,我们常常训斥的是老大,理由是:为什么会引起弟弟尖叫?要哄他玩,不要对着干(这种现象也存在,以后专门分析)。
但这样训斥时间长了,我们发现有不良后果。一是,小儿子尖叫的频率和音量增加了,这需要警惕。3岁年龄,学习力很强,他会察颜观色,会使用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一比如尖叫,而且会变本加厉,助长人性之恶。
经常训斥老大另一个不良后果是:破坏他们兄弟感情,主要是影响哥哥对弟弟的态度。在他们兄弟的互动中,老大明显处于强势地位,但他对弟弟并没有以强凌弱,是因为有爱,有手足之情。然而,若我们父母总以维护老二、训斥老大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纠纷,时间长了,老大自然会有怨恨,会怨恨我们的不公,但更怨恨的是弟弟一一他是始作俑者。
庆幸的是,这种事情,目前没有发生,但我们得未雨绸缪。毕竟,老大也还不大,12岁,青春期前奏,那叛逆起来,也是很有威慑力的,不可不防。
为此,当看到爱人抱走老二,并加以惩戒时,我就放心了。这样做,一方面,警告老二:别动不动尖叫,老子用过的毛巾比你用过的尿不湿都多,想耍花样儿?还嫩着点!另一方面,让老大感受到父母的公平,并以此加深他们的手足之情一一弟弟被揍,哭声震天,他也心疼。
当然,爱人在施以暴行后,也做了善后工作:一边抱着痛哭的老二,一边柔声安慰:“哥哥学习,不能打扰。没事儿,哭吧,妈妈在哩”。既要惩戒,又得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任由他哭,哭哭更皮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好了,“3岁小儿被整”的上半场解说到此,接下来,我将登台亮相,开始下半场的故事。
一直以来,儿子喜欢看的动画片有两个,先是《汪汪队》,后是《汽车城》。《汪汪队》一集10分钟,规定看两集,看完后,儿子就自动把电视关了。后来看《汽车城》,一集5分钟,还是看两集。刚开始,他会看完两集自动关电视,后来,他不肯关了,继续看,我们忙自己的事之余,问他怎么不关电视,他的回答总是一句:这是第二集。等留心观察发现这一新情况后,我告诉他:《汽车城》的时间短,可以看3集。他开始很高兴,但慢慢又不满足了,开始玩花样儿,终于,该来的来了。
那天下午,小儿看《汽车城》,我边干自己的事儿,边记看了几集。3集过后,他没关的意思,我说:怎么还不关?他说:这是第二集。我哭笑不得,压住火气,坐在他旁边,暂停了电视,问他:那现在开始第三集吧?他说:是,我问:那这一集完了就关电视吧?他说:是,我说:好,然后开始,继续看,我坐在旁边陪他看。
等这一集完了,我还没开口,他先发制人:爸爸,这是第二集,再看一集。于是,我温柔而坚定地关了电视,他开始哭。我说:咱不能说假话,3集就是3集,完了就得关,这样下次还能看。他在气头上,边哭边喊:就是两集。我说:咱刚才数过的,就是3集,不能再看了,现在咱出去玩。他说:不出去玩儿,再看一集。于是,我不再说话,坐在旁边,看着他哭,不时替他擦擦鼻涕眼泪。过了一会儿,他不哭了,说:咱出去玩儿吧。
这就是“整哭”故事的下半场。
其实,在此过程中,我也犹豫过:要不再看一集?就说可以看4集,反正也就20分钟。但再一想,不行。他现在还不会算术,不懂两集《汪汪队》的时间等于4集《汽车城》的时间,他能懂的只是:哦,原来看完两集还可以看3集,看完3集还可以看4集,得寸后还可以进尺哦!如此,越往后,越难控制。干脆,长痛不如短痛,这一回“哭吧哭吧不是罪”。
至此,“3岁小儿被整记”全场结束。
需友情提示的是:
第一,我们的这种“整”法,到底是否科学,需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验证,请勿轻易模仿。
第二,育儿事业是一件与神兽斗“智”斗“勇”的脑力加苦力活儿,必须予以重视。
所谓斗“智”,就是要分清,孩子的哪些学习要耐心支持,哪些学习要坚决反对,比如,孩子不小心打了碗,这不能训斥,而是帮他从这件事中总结经验。但如果孩子用一哭二闹、撒泼打滚来要挟达到什么目的,这就要及时制止了。
所谓斗“勇”,就是父母要勇于学习。孩子是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的,他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父母若不学习,则会提前“老年痴呆”,面对孩子的行为,不知所措,不会应对。成长不可逆,育儿中犯的错,是没有返回键、撤消键和重启键的。
更可怕的是,教育的效果有滞后性,现在犯的错,当下看不到。吼叫训斥也好,体罚责骂也罢,看似立竿见影,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会伴其一生。这种滞后性,会影响父母对学习的重视一一管或不管,都在长,都一个样,费那劲,干啥?但,十年后,二十年后,真的一样吗?
为人父母,可能因我们的基因所限,孩子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成为一株灌木,长不成参天大树。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成为一株最快乐、最健康的灌木一一这就是成功的育儿、合格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