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漫漫长河,有些人平淡地过完一生,虽未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过往,也不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也一个人安稳度过破诡云谲的历史片段。实属幸运。冯至《十四行诗集》曾写道“我们整个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可是又有多人能够承受历史的风轻轻吹拂,更不用奢望在狂风乍起中幸运地作壁上观?
有些人是要推动历史发展的。无论是历史的觉醒,还是历史的倒退,他们都会在未来的叙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被后人褒奖或鞭挞。而更多的人是历史汪洋长河中落叶,随波逐流,无意间被一个波浪打下去,就沉入洋底河底,永远地陷入在淤泥之中。有时,我望着不远处的秦岭,东西纵横,将千年的长安保护起来,但也见识了十几朝战乱纷飞的过往。屹立不动,仍将凝视下去。历史就像群山,将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让个体找到自己的定位,来自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我们害怕自己行将就木的那一刻,因为之后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甚至都不清楚是否有这么一个世界。科学告诉我,我们无非就是微观粒子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物而已,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无非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已。魂飞魄散在科学的世界中无非就是来自物归于物。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无间地狱,也不是自己落为孤魂野鬼,而是对此一片茫然。死了,迈入土中,送入焚烧炉中,身体虽然散了,可心呢,意识活动呢?
生活也是如此,此刻的安逸,下一刻的抑郁,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我们寻求确定感,颤颤巍巍地将自己拴在一个人身上,或寄托在一本书,一个观念,或一件事之上。我们把它们当成固定的基石,让自己虚无缥缈的观念能够落地。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人是特殊的,没有人能够指责其他人。历史总会抹去所有人的差异,山与泽平。
人类进入到历史书写的阶段,开始畅想未来世界。小国寡民、乌托邦,到大同社会,无非都是为个人找寻安顿自己的处所。人类演化的历史很长,但有自我意识的历史很短很短。我们现在还生活在一个个故事勾勒的世界之中,自我也是故事的汇聚。小故事套在大故事里面,自我套在历史之中,最后成为历史的一个句点,一个不曾详细展开的例子。
过去和未来在当下此刻汇聚。我们所有的思考资源都是人类文化延存于我们的结果,延存地越多,我们越能与古人感同身受,触摸到某一年某一日彗星的出现他们为之欢呼雀跃的那一瞬间。延存地越多,过往的悲欢离合都能开启你我情感为之悸动的命门。我们不需要推理便能直达彼此的内心,也能直达古人的内心,想必来者也会如此。
我们渺小、卑微,在宇宙尺度下毫无意义,而人类历史中,又显地那么无力,被自然选择所牢牢决定。但我们有那么伟大,我们懂得要保存智慧微弱的光芒,为它构造防风避雨的宫殿,因为这光芒能照亮整个昏暗的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