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号,因儿子临时改变主意,我独自去了先生那里,这一待就是12天。
原计划15号回家,17号带儿子去看牙。妹妹得知后,建议我跟先生一起18号回来,免得一前一后。
问过先生,他乐意两人一起回。便将时间改到18号下午5点出头。
跟儿子沟通过,他说18号下午他回家。
我说,“你帮爸爸妈妈打包几个菜吧。”
“我还打包?我自己都不想走!”
“那就点外卖吧!”
“好的。”
昨天下午在动车上,打电话给儿子,问他几点回家,记得帮我们点外卖。
可他说不确定。晚些了他打过来,说“小姨和姨父说,反正你们明天中午过来吃午饭,不要回去了。”
“不回了?那你自己决定吧!”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儿子说。
“你如果觉得回家麻烦,那不回就不回吧。”
“那你改下定位,自己点外卖吧。”儿子提醒我。
我继续看纸质书,先生看电子书。过了挺久,我试着点外卖,可是没法定位到深圳。“点不了哦!吃泡面可以吗?”
“可以。”
之后我们又继续看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1719/cbc635583e1d7a94.jpg)
10点20,终于下了动车,之后转地铁。下了地铁,在小区门口买了窑鸡,再买了碗泡面…好不容易来到了家门口,我摸摸包里,没有钥匙。放下手里的东西,打开密码箱,到处翻,也没有找到。
“你这个人啊!”先生有点情绪了。
“当时出门,儿子不走了,我收拾东西急匆匆走了。他在家,也不用带钥匙。我去找范姐拿吧,幸好这次是找范姐帮忙浇水,离得近。”
我赶紧打电话给范姐,还好她还没睡,马不停蹄地过去拿了钥匙,回家把门打开了。
稍微收拾了点东西,烧上水,继续做点家务。
先生在沙发上看小说。“你不先吃窑鸡吗?一会水开了我就进去了,洗洗我就睡了。”
我刚进了卧室,听到先生在问“窑鸡在哪?”
“应该在邻居的桌子上吧。”
听到门开的声音后,我去客厅看了看,先生在吃窑鸡,边吃边看小说。
“水开了,你泡面吧。”
“不吃泡面了。只吃窑鸡算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1719/5429a77d383cee24.jpg)
等我躺下要睡觉时,先生也躺床上了,他把灯关了,安安静静地看小说…
今天吃早餐时,先生说“真没意思!心情不好,要调整。”
“我也有点失落,有点伤心。这是让我们提前准备过以后儿子很少回家的日子。待会跟我一起去拿水果,牛奶,取快递吗?”
“这些事很急吗?”先生不想去,吃完了早餐,进卧室去了。
我唱了很多遍程响的《可能》,一遍,又一遍,仿佛唱完后,我的心情就好了。
后来,取水果、牛奶,快递,再搞卫生,忙到中午1点多了,先生说1点半去吃饭。
在路上,他说“人活一辈子,也就这样。我们都过老年生活了。”
“家庭也有周期,从我们两个人,到有了孩子,到孩子慢慢长大到青春期,到他以后上大学很少回来…”
“等我退休了,我要找个地方躲起来。”
“躲起来干嘛?”
“修行两年,打坐,练太极。”
“好啊。”
先生跟儿子一个月没见面了,他上了一天班,大老远跑回来看儿子。原本说好了回家的,可儿子不回来了,先生情绪低落,自然是难免的。即便我,只是12天没见儿子,也想他了,没见到他,也失落,也伤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1719/c10398001abc5ff4.jpg)
只是,回不回家是儿子的权利,失落和伤心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想怎么样,自己说了算。
以后还有几十年,儿子自然是越来越少回家的,他渐渐地要退出我们的生活了。
我们的人生,不是为儿子而活,即便曾经这样活过,以后的人生,也不应该这样,我们要为自己而活。
我们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去很多没去过的地方,尝很多没吃过的美食,看很多没看过的风景,学很多没学过的技能…
人这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也许很少人说得清楚。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他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说,体验不同的事情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的途径之一。
那么,就让我们多去尝试,去体验吧,去找到更多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谨以以上文字纪念这次跟先生一起回家的过程、感受和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