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两篇分享,一篇写的是落后,一篇写的是多维竞争,包括今天的这篇看见别人的好在底层概念当中都是在探讨比较这个概念,于是乎自己发明出一个词叫比较力,方便自己理解,仅次于注意力的概念。比较力的三个大坑,第一,比较力的广度不能局限在现实的身边,应该把比较力投射在更好,更强的人身上,扩大自己的眼界,目的是意识到目前自己真实的状态;第二比较力的维度不能局限在单一的维度上,打造一个中心(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中心,没有就去学),两个基本点(坚持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多个维度技能学习,坚持遇到问题多维思考原则)的竞争力,第三比较力的深度,就是今天的文章。
人的比较力的深度或者可以称为视角大抵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阶段:我不好,但是你挺好的
第三阶段:我挺好的,但是你不好
第四阶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基本上百分之八十的成年人都已经度过第一个阶段,但是第二和第三这两个阶段确实是很少有人能够跨越升级,做到真正的能看到别人的好。因为身处在当今这个社会,比较是无处不在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所以无论是明里的竞争比较还是心中暗自的较劲,总会想着去比出个胜负或者分个好坏,特别是在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或者觉得明明对方跟自己差不多却得到老板或者其他人的认可的时候,我们都在第二跟第三阶段之间穿梭,身处在这种阶段的时候,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不好”与“错”上面,并且会去寻求他人对自己看法的认可,这样会让自己更舒服,越看对方不爽就越觉得对方全身都是缺点,最终固化成刻板印象,然而自己却还没意识到其实这样的状态会导致自己深度比较的时候形成两套标准,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与不好,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与好,把自己困在了永恒的当下。
反思现在自己的状态,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成功了会想着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换我也能做到,还做的比你好;遇到讨厌的人会想着就你这鸟样,还摆什么谱,还不是仗着有人撑腰,就是个垃圾;遇到吃穿讲究的人,会觉得你就瞎装逼吧,比你有钱的都还没你能装等等。
看到别人的好怎么就那么难呢?李笑来给出了可能的解释:你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必再主动费心的去比较了。否则你还是像所有正常人一样,不断的吧注意力放到证明自己上去,并常常用力过度。自己的理解,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无法达到或者理解对方的状态,所以需要给自己一个解释,对方没有那么好或者刻意在心里贬低,自己才能心安理得。
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李笑来也提出的破题思路,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这真的很难去做到,在没有获得一定财富或者一定社会认可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进行比较,或者很难从讨厌的人身上看到更多的好;但是现在我们明确了到达比较的第四阶段,可以去集中注意力学到更多的好东西,发现所处的世界比原来的美好很多这种境界;道理是明白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很现实的问题,分享李笑来的一个方法,主动运用元认知(下篇文章即将分享)意识到自己处于坑中,及时警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之上,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对错之上;即使要比较,也应该比的是未来,而不是比当下,因为人是在动态成长当中的。
仅凭心态调整是不够的,修养这种东西还是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最终做到就像穿内裤一样,你知道你有穿就好了,没必要逢人就脱裤子证明你有穿内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