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键盘外的心情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作者: 山家往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10:54 被阅读2次

春秋与战国有好几种划分依据,今天我从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层面略做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补充。

春秋时,大国间确实是争霸战争为主,但灭国战也是同时存在的,到了战国时代没人在乎虚的霸主名声,转而获取实际利益为主,继续灭国战争。

打个比方,春秋战国上演的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只不过春秋时代小鱼比较多,到了战国时代,小鱼都被吃光了,那些吃小鱼的鱼已经变成大鱼,它们为了长得更大,就只能找别的大鱼下嘴了。

明白了这个,我们再来分析为何春秋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则灭国更为残酷的原因。

一、礼未崩乐未坏

提起春秋,人们就想起孔子的那句话“礼崩乐坏”,实际上,整个春秋礼法秩序还是相对完整运行的。我举两个例子。

1、先轸口吐襄公

秦穆公派出孟明视千里偷袭郑国,先轸闻讯,极力说服晋襄公,两军在崤山遭遇,秦军战败,后来晋襄公的嫡母怀嬴(秦穆公女儿)劝说晋襄公释放了秦国三名将领。先轸知道后与晋襄公发生争执,越想越气,临走时冲着晋襄公脸上吐了一口。

后来晋襄公反而安慰他不要在意,先轸觉得这事办的不地道啊,就在抵挡翟国进攻时,本来晋国已经擒住翟国元帅,先轸却把自己甲胄脱下,冲入敌军战阵,被乱箭射死,以报晋襄公不怪之恩。

这是中原诸侯的仪态,那被称为“荆蛮”的楚国又如何呢?看楚文王的故事。

2、鬻拳不纳文王

鬻拳,楚国大夫。那年,巴国伐楚,楚文王领兵出去迎战,不料,被巴国里应外合,吃了败仗,带着一身狼狈样回到了国都城门下。

鬻拳早早接到战败的消息,按说,应该下去远迎楚文王才对,可是这鬻拳非但不去迎接,还不开城门。站在门楼上,他问楚文王,听说你打了败仗?

楚文王说,是啊,半夜三更的,快点开城门,累死寡人了。

鬻拳说,不是我说你,被这么一个小国给打败了,传出去,你也不嫌丢人?我建议啊,你现在赶快去打黄国,兴许还能找回点面子回来。

楚文王就真的乖乖去打黄国了。战斗中,不幸中箭,当晚死亡。楚文王儿子上位,鬻拳说,我为人臣子,理当该死。然后就自刎了。

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这种“礼”的观念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灭国也是相对温和的。比如楚文王只因为看上了息侯的夫人息妫,就把人家的国给灭了,虽然灭国,但息侯宗庙还在。与之相反的是,战国时代白起对楚国发动的闪电战中,火烧夷陵,将楚国公族的宗庙给毁了。

二、各大诸侯互为制衡

楚国是在灭了荆、随、黄、蔡等诸侯国,地盘逐渐变大;秦是灭西戎十二国称霸;齐国灭纪国等东夷变强;韩、赵、魏则直接继承了原百年霸主晋国的衣钵;燕国比较特殊,在齐桓公称霸时,联军所灭孤竹等国直接划归给了它,所以地盘也很大。

春秋时期,只要这几大国不挑战别的强国的势力范围,安静的在自己槽里吃食,别人一般不会来打你的,除非你惦记上别人的东西了。

比如,秦穆公三次东出,其目的就是窥视中原,都被晋国打了回去。楚国北上,也是被百年霸主晋国阻止了。

这个时候的秦、齐、晋、楚彼此制衡,互为掣肘,谁也吃不掉谁,干脆先把窝边草干掉再说。所以大国之间爆发的冲突比较少,即便有,也是相对温和的。

那为何到了战国时期,灭国战突然变得残酷了呢?

战国灭国大战的特征

很简单,小鱼都吃光了,就剩下几条大鱼了,周围地盘也抢的差不多了,大国之间开始角逐了,他们之间的灭国战不同于之前的大国与小国,那个时候可能吓唬一下,对方就怂了。

活下来的大国,都是吓大的,这招不管用,只能是真刀真枪的硬拼。

为了使自己胜出,各国频出奇招,主要是两个手段,一,人才延揽;二,变法图强。

人才延揽前期主要发生在齐、魏之间,比如齐国鼎鼎大名的稷下学宫,但是效果实在有限,比如大名鼎鼎的百里奚去齐国求仕,工作没找到,却沦为乞丐;变法在各国都有进行,比较有力度的为魏、楚、赵、秦。

经过这个阶段的调整,七国位次又发生了变化。曾经被列国看不起的秦国,因变法最为彻底,一跃成为第一等强国,紧随其后的是楚、赵、魏、齐等。

秦国一役夺回被魏国长期霸占的河西之地,斩首魏军四万五千人,一血九十年耻辱,震惊东方列国,此举标志着战国时代残酷的大国角逐正式展开。

战国灭国大战的鲜明特征就是复杂性、残酷性。

复杂性很好理解,大国角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另外,面对一超六强的局面,东方六国自然是联合起来抗秦,秦国则是力争化解这种联盟然后再图各个击破。

从整个灭国目标的战略方面来讲,则经历了战略试探、战略相持、灭国大战三个阶段。

战略试探其实延续了春秋战争的特点,相对温和一些,残酷性主要集中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哪个大国会自毁宗庙,面对来袭必然是拼死反抗。

做为进攻方,肯定也是极力打破这种平衡,只有把别国打怕了,才会转入灭国阶段。所以这种残酷性也是空前的。

七国战略平衡被打破的一个标志就是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投入兵力近百万,算上后勤,差不多有五百万之众了。此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兵员,从此,东方诸侯再无力抗衡秦国。

结束语

总体来说,春秋时代之所以温和,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是有一定“礼法”束缚的,另外大家都在忙着跑马圈地,大国间很少爆发冲突;到了战国,大家都不在乎霸主这样的虚名了,转而图强。大国兼并,必是激烈碰撞,大争之世,诸侯形势已经发生改变了。

相关文章

  • 春秋与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春秋与战国有好几种划分依据,今天我从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层面略做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补充。 春秋时,大国间确实是争霸...

  • 春秋战国区别

    春秋时期的战斗方式,其实就是看春秋五霸的打仗状态,春秋时期的五位大佬们被冠以“霸”名号,霸就是倚强凌弱,欺负别人。...

  • “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春秋和战国,是在史书上出现的比较多的时期,其实按照朝代来划分,春秋和战国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东周时期。 东周时期从公元...

  • 春秋战国的区别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是贵族的游戏,以荣誉为目标,战争规则明确,风度翩翩。因此,春秋时代被灭掉的都是大国身边微不足道的小...

  • 终结者韩非

    法家是先秦最后一个学派。 先秦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说,春秋和战国的区别是,春秋时期各国打架还有点...

  • 简述春秋与战国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周朝王室还对疆域内那些小农业国家保持统治力,大约持续两百多年时间。 到公元前771年...

  • 漫画中国史

    1.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前者国家多 打仗 不吞并 以炫耀 选老大为主 战国 强国吞并弱国 最后剩下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

  • 人性论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不少的人提到了人性,他们都想探究人性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人性到底是怎样的?还是一个哲学...

  • 【晴天讲故事073】

    昨天说到随着小鲁的停笔,历史由春秋转入战国时代。说到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大家从整体上的一团和气到不...

  • 从列国到帝国(一)

    春秋的时代精神 秋时代为什么叫“春秋”? 小的时候我们背过朝代歌,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战国没有悬念,就是几个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与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xe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