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
宋仁宗欲过灯节,遭遇手下纵火作乱,曹皇后力挽狂澜反被皇帝怀疑

宋仁宗欲过灯节,遭遇手下纵火作乱,曹皇后力挽狂澜反被皇帝怀疑

作者: 剑惊禅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20:28 被阅读0次

宋仁宗欲过灯节,却遭遇手下纵火作乱案始末

庆历八年闰正月,宋仁宗准备在本月十五这一天再搞一次彩灯灯会,热闹一下。

曹皇后劝谏道:陛下,上个月上元节灯会才连续举办了三天,咱们不能因为今年是闰正月,便再举办一次灯会,这样做会劳民伤财,增加国库开支。

宋仁宗闻言,便打消了再办一次灯会的想法。

三日后,宋仁宗和曹皇后正安寝之时,屋舍外突然响起了一阵喧闹声,其中有宫人因惊慌发出的尖叫和奔跑声,也有刀剑劈砍发出的铿锵声,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刚醒来的仁宗皇帝和皇后殿下:大事不好了!

宋仁宗忙起身穿好衣裳,便打算出去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曹皇后忙唤住打算脸探草丛的宋仁宗:陛下,别冲动啊!

曹皇后赶忙关紧宫殿门,一边让宫人去急唤都知王守忠带兵平叛,一边询问刚过来的太监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太监兴许是害怕吓到皇帝,他强忍着恐慌,回答道:一些刚入宫的年轻宫女不懂规矩,犯了忌讳,奶妈正在殴打她们,外面的惨叫声正是由此而来。

曹皇后怒斥到:"贼在殿下杀人,帝且欲出,敢妄言邪!"

曹皇后预料,此番叛军为了造成更大的破坏,势必会放火烧宫殿,她呼来宫女和宦官,让他们拿着水桶,去宫中的水缸中打满水,等到叛军纵火时,好及时救火

【曹皇后和宋仁宗剧照】

王守忠率领的侍卫赶到的时候,叛军正在“举炬焚帘”,训练有素的侍卫们急忙上前与其厮杀,没一会儿叛军便被制服。

此时,提着水桶的宫女、宦官们便上场,他们将激桶置于水桶中,再靠着激桶中喷出的水扑灭大火,他们就这样成为了救火的主力军

动乱结束之后,宋仁宗追查起动乱源头的时候,他对于曹皇后细致的安排却起了疑心,于是他绕过曹皇后,将功劳归给了张贵妃:“宫庭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功。”

上元节灯会:古代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三天时间,会举行灯会;

激桶:古代为了防止宫廷着火,会在宫殿内设置很多大水缸,激桶就如同水泵可以将水从水桶、水缸中抽出再喷射出去,范围可达20米高。

【清代激桶,始出现于宋代】

在这起动乱中,张皇后派出去的侍从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救火”的方式,将可能到来的灾难给化解了。

同时,无论是宫中常备的水缸,还是他们使用的灭火器材“激桶”,都向我们展示出宋代已经有了成体系的灭火、防火措施

一、宋代防火管理很严格,抓住纵火犯后必严惩

宋代经济繁华、人口众多,仅汴梁就“人口逾百万”,生活在这样的大都市中,“防火”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古代多木质建筑,这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宋会要·火灾》记载,宋嘉定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夜里,庆元府奉化县的一户居民家里意外失火,结果应处理不当,导致“烧屋宇九十三家,内有六十二家贫乏,无可存居”。

发生在县城里已经如此,如果火灾发生在京城里,那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比如宋仁宗天圣七年六月二十日发生在皇城西北天波门外玉清宫的火灾,便导致这座“竭天下之才(通财)”,耗费北宋两年国库税收建立起来的玉清宫几乎毁之殆尽

“玉清昭应宫灾。宫自大中祥符元年建,至七年始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至是火发,夜中大雷雨,至晓而尽。惟长生、崇寿殿存焉。其领使者罢之,以恭天戒也。 ”

为了防止再发生这样的“火灾”事件,宋代的管理者制定了严格的防火规定。

【清平乐中便提到了玉清宫】

1、皇帝严格立法规定对纵火犯军法论处,对于不落实的官员还会进行降职、撤职处置

宋代法律典籍《宋刑统》规定:“诸故烧官府廨舍 ,及私家舍宅若财物者 ,徒三年……今后有故烧人屋舍、蚕簇及五榖财物积聚者,首处死,随从者决脊杖二十。”

主动放火烧毁他人房屋,在宋代属于不可宽赦的罪行,哪怕是君王逢大喜之事大赦天下时,通常也不会减免纵火犯的罪行。

如果纵火犯侥幸逃脱,别着急,他将面临朝廷的通缉,此时,包庇隐瞒不告的人算同伙论罪,最高可判为终生发配边疆,余生都只能在边疆度过那种。

而反之,举报纵火犯的人,便可以得到官府重赏:“告捕人,除依条推赏外,令所属具诣实闻奏,当复与推恩,仍令尚书省出榜。”

在追捕纵火犯的过程中,朝廷对于官员的处理态度同样相当重视,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以“失职”“救火不力”为由遭到贬官或者撤职处理。

【火灾壁纸】

2、宋代官员要负责给百姓宣扬防火知识,并且监督百姓实行“火禁”政策,对于酿酒坊、草场、粮仓这样易着火的地方严令禁止使用明火

《宋会要·火灾》:太祖建隆二年三月,内酒坊火,焚屋百八十余间,酒工死者三十余人。

这次火灾为宋王朝敲响了警钟,宋王朝在唐朝“火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完备的管理策略:

日常生活中的火禁

平日做饭的时候要注意,人不能在烧着火的情况下,长时间离开灶台,做完饭后,还要清理灶台里的火星,防止柴火被引燃。

夜晚要按时熄灭灯火,做到“将夜分,即灭烛”,如果要在夜晚祭祀先人,需要到衙门跟负责防火工作的厢使官登记报备。

•劳作时的火禁

田间劳作的农民,不能随意燃烧荒草、秸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才能进行相关操作。

在容易发生火灾的仓库、草场、粮仓、酒窖、油店,明令禁止使用蜡烛之类容易引发火灾的东西。

【更夫插图】

当然,光是禁止一件事的效果并不会太理想,更重要地是还要教会大家该怎么做、并且要随时注意提醒。

古代更夫这一职业除了报时外,还要负责提醒大家: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茅屋须常防火,大风须常防火,积油物积石灰须常防火。”

这种通过宣传防火知识来达到防火目的的方式,是基层官员们普遍采取的预防办法,更夫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二、防火救火责任重,消防部队“潜火铺”来报道:坊巷间每三百步距离处便设立一处消防机构

提起城市消防工作,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消防员了,其实在宋代便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消防机构——潜火铺

潜火铺成立于熙宁八年,当时宋神宗下令:“上禁军数百人设铺守宿”,“以潜火为名,分地守宿”

而潜火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灭火和防火之意。

潜火铺的成员由军人组成,他们需要负责城市的消防、灭火和夜间巡警的工作。

按照规定,北宋时期的“潜火铺”要设置在“每坊巷三百步”处,每处常驻官兵五名。

《东京梦华录》: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及领公事……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

【清明上河图中军巡铺的成员】

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还要修建望火楼,平日里楼上要安排专人轮番值守观察,并且望火楼周围要驻扎百余名军巡铺屋的成员。一旦望火楼上的工作人员发现哪里起火后,军训人员便要带齐救火工具,前往失火地点救灾。

晚间的时候,军巡铺人员要如同更夫那样,以两人为一组,沿街巡视,好防止谁家用火不当,突然发生火灾的情况出现。

到了南宋的时候,潜火铺制度更加完善,按照《咸淳临安志》记载临安的潜火铺设置按区域划分为东隅 、西隅、南隅、北隅、上隅、中隅、下隅等12个隅,每隅置102名消防兵,城内每200步的距离还要设立一处潜火铺。

【古代望火楼】

三、平时“高筑墙、深挖井,家中常备大水缸”,关键时候救火器具好立功

宋代的消防器具,分为两大派系,一派主攻事前预防,一派则负责火灾发生后,迅速扑灭火灾用

事前预防这一脉,很有讲究,它涉及到房屋设计、物件摆放和空间布局相关的内容。

宋高宗曾下令,房屋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这是试图通过保持房屋之间的间隔,减少火灾发生后扩大的可能性。

如果某地存在火灾隐患,光是保持房屋间隔还不够,两栋相邻的建筑之间,还需要修建——防火墙

防火墙:“被火处每自方五十问,不被火处每自方一百间,各开火巷一道,约阔三丈。”(宋高宗绍兴三年诏令)

除去这两项外,某些地方还规定民众需要在家门口摆上一口“太平缸”,平时里面要装满水。这水既可以平日里家里人洗衣做饭用,发生火灾时,它立马便可以成为灭火“水源”

【太平缸】

当然,这些措施只能起到预防火灾、减少损失的功效,真正发生火灾时,还是需要请出我们的大件“灭火神器”来。

《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有火灾,这些灭火神器必不可少: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杈、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

【麻搭和唧筒】

上述工具属于比较常用的类型,它们的作用就是在火灾现场发挥运水、洒水、撒泥土、拆房屋等等功效。从这些器具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已经初步掌握了根据环境,来应对不同火势的手段

救火的过程中,火势比较小的话,古人会用猪膀胱做成水囊,然后往里面装满水再扔出去,膀胱中的水便会在膀胱裂开后流出来将火熄灭。

也可以借助唧筒、激桶这类的洒水器从木桶中吸出水再喷洒出去灭火,或者用麻搭沾上泥水再撒出去的方式来抑制火的蔓延,直到扑灭它。

火势稍微大一点的情况下,古人会运用到“消防车”和“拆房子”两种手段,来扑灭大火。

【利用唧筒从井中取水喷洒,再用麻搭撒泥土】

宋代的“消防车”很简陋,就是毛驴拉着水桶到火灾现场,再借助唧筒直接喷洒水灭火,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次性可以运输的水量远多于人力搬运,还可以支持多人喷洒作业,使得灭火效率更高。

“拆房子”,则是为了避免火势蔓延,通过人工拆毁着火点周围的房屋,将火势控制在固定区域。

此时,就轮到火钩、火叉、利斧、快锯上场了,它们的作用便是锯掉木质建筑,帮助救火人员快速清除障碍。

大索、铁猫儿的工作原理是先将它们绑在房梁、房柱上,然后再由人向外用力拉扯绳索,便可以完成快速拆卸房屋的任务。

这样一来,大火没了燃烧的目标,便无法蔓延开来,消防人员就可以一步步完成扑灭大火的任务。

总结

宋代的防火制度,是在一次次火灾面前逐渐完善起来的,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同时,宋代的消防经验也为后世防火制度的发展成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经验,例如宋代的“潜火铺”制度便为后世完善消防部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2】《东京梦华录·望火楼》

【3】《 宋会要·火灾》

【4】《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5】《续资治通鉴》

【6】《咸淳临安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仁宗欲过灯节,遭遇手下纵火作乱,曹皇后力挽狂澜反被皇帝怀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xg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