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做一次单元检测,不复习不提醒,逮着时间就做,目的是对学生的学情有个较为真实的了解。相信大家都能对检测结果猜个大概,自然是问题和不足都暴露出来,于我而言是好事,毕竟要想查漏补缺首先得找到漏洞才对呀!可是家长只会说“退步了,要加油!”之类的话。
通过检测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比较灵活的题和阅读短文分析题,这些都需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才行。一想到有些孩子乖是乖,在课堂上确实做到了不讲小话不做小动作,不违反课堂纪律,看上去就是在“专心听讲”,但是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仿佛与他无关——不爱动脑筋,做家庭作业也巴不得只做机械的抄写生字才好。这种状态不行,得改!
怎么改呢?得让他们直面问题,不得不去思考。课堂上无法勉强,那就从作业上来改好了!
要想让学生动脑筋,得在预习作业上来想个招。上周想出的一招是思维导图来检测预习效果。每次的思维导图主题就是课文题目,然后要求主脉不得少于四个,主脉可以是作者简介、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我的提问、字词学习、我的感想、课外拓展等。我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培训,然后就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今天的检查结果还较为满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92244/1266b9987c3b561f.jpg)
就在今天我布置家庭作业时,我又想到一个有挑战性的作业,那就是在预习新课时,要做课后的思考题。我布置这样的作业就是有点“为难”那些不开动脑筋的孩子,现在要完成家庭作业,就必须得认真且反复地阅读课文,才有可能找到课后题的答案。其实我的目的只一个,迫使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一定能找到挨着边的答案。对于一篇没有学过的课文,能找到一点相关的内容就不错了。以后课课这么训练,我不相信阅读理解能力不会提升,做课内外阅读题的能力也一定会提升。
为了调动孩子们积极动脑的习惯,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有效的方法。现在突然想到了“做有点挑战的作业”这个方法,我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小课题去试验去研究去分析,我相信只要坚持去训练,就一定有成效!愿我的期待能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