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六节阅读交流课,总体感受比去年的阅读课上了一个台阶,具体表现在:
一是更像阅读交流课了。根据教研室下发的上课建议,阅读交流课要有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要有读书方法的总结;要有精彩片断的赏析;要有好书的继续推荐。这几个环节在六节课中都有体现,也就是说基本的模式是拣齐了。
二是交流的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一堂课,都能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对书籍内容的感受。比如一年级黄欢老师的《和大人一起读》,设计了个人读、小组读,拍手读、做动作读,还有看图讲故事,知识抢答等环节,让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读得热火朝天。再比如二年级的《孤独的小螃蟹》,温老师让学生同桌讲,小组表演讲等。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每个老师都在课堂中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
三是努力上出本组的特色来。可以说每节课是代表了每个备课组的智慧。所以,可以说大家都齐心协力,使出浑身懈数,努力上出本组的特色来。比如二年级的板书特别漂亮,主题特别鲜明——在爱中成长。五年级大情境导入:评选民间故事传承人,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标的精神。三年级的《稻草人》抓住了这本书的主线“美好与悲伤”进行研读,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也存在许多不足:
1.第一节四年级的《从远古走来》,可能教师太紧张,时间明显多出了近10分钟,那是因为中间没有精彩片断赏这个环节,只是教师讲得比较多。
2.第二节课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环境描写的赏析之后,应该让学生找找书中其他的环境描写,最喜欢的人物、情节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最后的问题“新时代是否需要这种‘英雄精神’”这里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在思辩中明晰,新时代更需要这种英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
3.第三节课《和大人一起读》,最后一个环节“评选最佳小读者”可以放在课始,交列出评价标准,这样以终为始,实现教学评一体。
4.第四节课《童话的美好与悲伤》窄化了阅读交流课,不像整本书阅读交流,像是《稻草人》一篇文章的分析,所以应该要赏析完,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整本书中这些美好与悲伤的地方。
5.第五节课《孤独的小螃蟹》对精彩片断的赏析这部分读得不够,交流得不够,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拓展延伸整本书的内容,这样主题会更突出。
6.第六节《我是民间故事传承人》要抓住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进行主题式交流,不要这样泛泛而谈,也许会更深入。
总之,因为有了这次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比赛,大家对整本书阅读有了更深刻、准确的理解,相信对促进学生阅读会有很大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