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清明追思(一)
族谱记载,博白官氏始祖官天瑞公,籍贯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明洪武进士,曾任吉安府府尹(相当于今吉安市市长),作为客家一支,经广东迁入广西。此乃官家血脉之源。
我爷爷的爷爷,我的高祖父官九爷,是本县第一大镇龙潭的首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高祖父身下三个儿子,六个孙子,二十余曾孙,加上玄孙、来孙逾百,后裔已在加拿大、两广、云南等地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特别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以来,龙潭官家人才辈出,在房地产行业经营(某沿海城市大型房开商)、高校学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医学、艺术(全国书画及剪纸艺术大赛中获奖的书法画家协会成员、艺术设计的专业硕士)等工、商、仕、学领域都有诸多成就,成为社会栋梁。
爷爷官少华,是我曾祖父的遗腹子,出生大户人家而身世孤苦,一生波折,但靠硬汉精神支撑和自身的努力,把生命活成一段传奇。
西方一位名人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生前做过多少善事,是否受人爱戴,要看有多少人来参加他的葬礼。爷爷走那年,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客家小镇,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祭礼。
小镇不同姓氏的种族之间,经常有利益冲突甚至发生种族械斗的传统。在客家文化里,“小姓”人家(即人口比较少的姓氏)几乎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我们家是镇上唯一的官姓人家,而且三代单传。能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生存立足,并且游刃有余,“深得群众爱戴”(这句是WEN革时镇上领导的评语),爷爷、奶奶和父亲必有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小镇历史上第一次,为了一个小姓人家,成立了横跨各个姓氏、由各姓族头参与的“治丧委员会”,光吃饭就开了差不多十桌。从葬礼的规格来看,爷爷的一生无疑已是“光辉岁月”。客家话的“死”和“喜”同音,爷爷去世时年纪不到80,但也属喜丧。我从千里之外的武汉赶回老家奔丧,没有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印象里面,我成为我们那个家族第一位大学本科生,以及毕业后凭自身努力进入百年银行交通银行工作(爷爷说他解放前就用过交通银行发行的货币),是让老人家倍感荣光的事情。
我曾祖父是高祖父的长子,他的离世,与一起我曾祖母外家参与的土匪绑架撕票案有关。爷爷出生后就成了孤儿,由曾祖父的继母拉扯大,还一度寄养在外姓家里。爷爷13岁那年闯荡越南,开始“走江湖”(客家当地对自由职业者的一种称谓,通常会功夫,以卖药为主业)。他只上了六个月的小学,但靠自学却能读懂厚厚的武侠小说和医学专著,并成为镇上人气最旺的说书人(客家话叫“讲古”)。印象中至少有两三位寿星是爷爷的忠实拥趸,每天风雨无阻到我家听爷爷讲古。赶圩之日,镇上来听我爷爷说书的,最高峰时超过50人,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西游记、水浒传是爷爷说书的拿手好戏,我怀疑正是因为爷爷讲三国比较少,造成了我对四大名著的严重“偏科”。而偷阅爷爷典藏的杨家将、薛丁山征西、警世通言、三侠五义等这些大部头小说,则是我最早的历史和文学启蒙。
除了会读书写字,爷爷是周边几个乡镇有名的武师,并精通各种医术、手艺。我一度很惊叹爷爷为什么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每年春节,镇上舞狮子和耍功夫,狮子拜了土地爷之后,第一站都是先到我家“拜师傅”,并且从不肯收我家的红包,这是爷爷作为“功夫师傅”的特权。为此,爷爷特意裁制了一件长衫(类似电影里叶问和黄飞鸿那种装束)。每年大年初一,他身着长衫,带着礼帽,带着我们全家在家门口接受几头南狮的礼拜,定格为爷爷英姿飒爽的高大形象,留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并极大满足了我作为“小姓”人家的虚荣心。
寻根.清明追思除此之外,爷爷研发的治疗跌打损伤的正骨药水,威名远扬,江湖中甚至有他十分钟帮断腿小鸡正骨的传言。他是镇上兼职的牙科医生,还帮很多人治好了脱发。在手工业方面,爷爷垄断了镇上人家煮饭用的“罩捞”(用铜线或者铝线编织的漏勺),木屐,以及捕鼠笼。因处山区,我小时候,爷爷还做过蛇夫,家里堆放一笼一笼的毒蛇和穿山甲,害得我这辈子都对这种软体动物心有余悸。
爷爷奶奶还钻研各种美食,他们研发的清补凉、凉茶、槐花籺、凉粉草,口味独到,有益身心,是风靡周边三个小镇的著名小吃。因为当时没有冰箱等储存条件,我和姐姐小时候,最大的期盼就是赶圩日下大雨,家里剩下卖不出去的凉粉草和清补凉,我们就可以大快朵颐。而家里的大人们每个圩日之前,披星戴月,起早摸黑准备第二天的买卖,奶奶挑担的佝偻身影,则是我印象中官家勤奋持家的家风之源。
奶奶是龙潭镇周氏,是我家的童养媳,一辈子追随爷爷,同甘共苦,有客家女人勤劳隐忍的性格优点。奶奶如今九十多岁,头脑依然十分清醒,记忆力惊人。父亲出生不久,爷爷奶奶带着他和姑姑,从龙潭迁到另外一个小镇谋生,当时全部家当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两只木桶。几年后,他们靠自食其力起了房子,后来房子被台风摧毁,奶奶面对残垣断壁欲哭无泪,默默撸起袖子加油干。几年后,又把房子重新盖起来。爷爷奶奶他们这辈子,就是客家人自力更生,依靠勇气、智慧、汗水去追求温饱的精神典范。
寻根.清明追思在待人接物方面,我们家和邻居关系很好,我从小就领略“远亲不如近邻”的人际真谛。家人的社交圈也从不嫌贫爱富、挑肥拣瘦,爷爷的“酒肉朋友”横跨各个姓氏、各个年龄段、各种个性、各类人等,很多五保户、鳏寡孤独者,都把爷爷作为他们在小镇的知己和朋友。爷爷一生嗜酒,酒量奇佳,可以就着一包烟,一顿喝掉半斤当地土制的高度白酒。我如今常常感叹没有遗传到爷爷五分之一的酒量,奶奶则经常以爷爷一次酒后掉进粪坑取笑他。因为年轻练武打下的好底子,印象中爷爷没怎么生病过。但有一次,酒后骑车严重摔伤,半身不遂,他靠着顽强的意志,自己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康复计划,每天靠双手活动两个十几斤的铁球,硬是把身体恢复到正常水平。他去世前毫无病征,但一反常态,回到他出生但已离开半个世纪的龙潭镇,和高祖父一起长眠在同一座山岗。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人宁可被碾碎在巨力之下,也不能怯懦地哭泣,爷爷就是这种顽强生命力和意志力的化身。
寻根.清明追思(二)
父亲身上,留下他们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因为政zhi运动,以及出身不好(高祖父是大地主),只读到初中就辍学回家。但父亲遗传了爷爷好学、勤奋、动手能力强的基因,爱读书看报,写得一手好看的“毛体字”,还会设计精美的电影海报。
而且,父亲是自学成才、技术一流的木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家里和他单位很多同事家里的沙发、衣柜、电视柜、席梦思等,都由他一手包办。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下班后,夜以继日、挥汗如雨地打造各种家私,似乎永远不知疲倦。
我和姐姐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来自大城市的母亲,身怀革命理想,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十几岁就来到离家几百公里的偏僻山村,进入华侨农场工作。因为她同事一次骨折,找我爷爷治疗,无意间闯入父亲的“闺房”,惊叹于贫穷落后的小镇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爱收拾、爱干净、有才艺的年轻人,家庭、出身、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有巨大差异的两个人,一见钟情、情根深种,义无反顾在一起。改革开放后,国家有下乡知青返城的政策,绝大部分知青都回到了城市,而妈妈因为舍不得我们姐弟俩,加上父亲无法离开家乡,他们选择了留在乡下。这是父母为了家庭做出的人生选择和重大牺牲。
寻根.清明追思父亲热爱文艺,很早进入到县文工团和木偶队工作。后来因为工作勤奋和良好表现,转到了电影战线,并调上了县城。印象中,父亲每年都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那时候时兴给单位的先进发各种日用品作为奖励,并打上评奖标语,家里的铁桶、保温瓶、穿衣镜等一应俱全,都是父亲的先进奖品。对待工作勤勤勉勉,任劳任怨,也是父亲对我和姐姐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影响和培育。小时候,爸爸每次从县城回来探亲,便是我和姐姐最欢呼雀跃的日子。爸爸每次都会从县城带回很多好吃的零食,给我们姐弟俩很“大”一笔零花钱。我们家也率先在镇上有了黑白电视机、日本三洋收录机,小时候和姐姐录歌,放声大笑,是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我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各自骑着崭新的女式自行车(不用跨三脚架)上学,我们姐弟俩的衣服也是当时最新潮的款式,成为镇上一道靓丽风景。姐姐从小热爱文艺表演,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女生之一,镇上中学万众瞩目的“校花”。姐姐负责拍好看的照片,而心灵手巧的父亲则制作各种精美的相框,把照片裱好,挂满家里的墙上或者嵌在他帮姐姐精心制作的梳妆台上。
寻根.清明追思父亲将他未竟的人生理想,全部寄托在我身上,很早就对我进行识字和算术的启蒙教育。没上小学之前,因为每天陪着爸爸去写电影海报,我认得上千个汉字。因为爸爸爱读书看报,我也跟着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最大的后遗就是从小得了高度近视,现在这个习惯和后遗,又传承到了父亲的孙女和外孙身上。因为爸爸从事电影放映工作,我几乎看遍了八九十年代中国所有公映的影片,从小留下“文艺青年”的DNA。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从小和爸爸跑遍了所有的乡镇,并跟着他去省城和大城市开拓眼界。
我和姐姐也没有让爸爸失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班干部,升重点中学。父亲不善言辞,生前却把他所有的溢美之词,给了他挚爱的孙女和优秀的儿媳。我感觉,父亲自己娶到大城市的知青,培养了一对在他心中可以引以为傲的子女,是他慰藉平凡人生的重要资本。
爸爸是一个平凡而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勤奋能干,内向寡言,不善表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会修理家里所有的电器,是姐姐的择偶标准,一切为了家人和子女,和妈妈一辈子吵吵闹闹却相濡以沫……
我一直以为父母有着完美无缺的婚姻关系,直到大学毕业才知道父母相约的铁律:绝不当着小孩的面吵架。他们为此坚持二十多年……
五年前的夏天,父亲突如其来地倒在工作岗位上。他和爷爷都选择了不打扰和烦劳家人的方式离开人世,却给我们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悔恨。
父亲离世前三个月,我从老家返回深圳,父亲执拗不睡午觉驱车往返100公里送我去候机楼,我从车子观后镜看了一眼父亲,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父亲的爱就是这么厚重,不管我多大,在他眼里永远是需要呵护的小孩……
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和父亲聚少离多。“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当中,是不习惯和不擅长表达爱意的。我也庆幸自己在父亲离世前的父亲节,前所未有而又发自内心,向父亲表达了一次深情和真挚的爱意和谢意。我在新浪微博上晒的这段祝福,还被新华社的记者搜索到,摘录进了2013年6月17日《广州日报》的父亲节专题文章中。后来父亲把姐姐打印出来的这段文字,压在家里客厅茶几的玻璃下面。我期望,那时的父亲是幸福的……
一个人走的再远,也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童年。我自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勤俭意识,要孝顺老人,要有责任心,都源自父亲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如今我也要将它们在官家延续下去。纪念父亲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是让他最牵挂的亲人生活得更好。就像姐姐说的,即使您走的那么突然,我们也原谅您了,您一定是太累了,想好好休息……
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物质财产,但教会我男人最宝贵的品质:责任、担当、容忍、牺牲、上进,教会我怎么做一个平凡的好人。
我很幸福,我是“精神富二代”。
想念父亲,愿您在天国安息,我和姐姐一定把您的爱和福,品质和家风延绵下去……
寻根.清明追思(官强 2018年春于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