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灵筠
又是一次假期结尾,面对相隔两千公里的北方,内心深处涌出浓浓的不舍和那么一丝丝的惶恐。而这些情感好似一次比一次来的早,仿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提前了。依旧清楚的记得前年产生这种感觉是走进单位的院墙,一种压抑铺面而来;去年则是下了机场大巴走在牡丹江的街头上,一个人面对城市的灯火,听着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那浓浓的东北腔调的谈笑风生,才体会到什么是背井离乡。
以前我是不信乡愁的,最典型的便是十年前刚离开校门,年轻的我面对把在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下长大我送往粗犷豪放的东北的一纸调令,依旧能够豁达的和周遭的朋友底气十足的说:“没事,在哪都一样,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到哪不是一天的事啊。”如今才渐次体会到,离得远的并不只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灵的无依!当走在异乡的街上,偶尔发现来之家乡的生意人或者途径的旅人,无论是什么都觉得亲切时,当耳边连叫卖声都是不一样的腔调却无法寻觅到熟悉的乡音时,才明白,当身边一切不再是你从来习惯的那样子,那种涌上心头的失落和无助才是乡愁本来的样子。
以前总想闯荡,觉得不走遍祖国甚至世界各地,人生都不算完美,家不过是暂时的休憩之地。但随着爷爷奶奶的相继离世而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再回头看看身边的人才发现, 父母正在慢慢的老去、兄弟姐妹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朋友们在曲终之际渐渐散去,每一次的相聚过后都意味着再一次的长久分离,而我却无力将他们一一挽留,环顾四周,惟有任凭他们渐行渐远,默默“目送”。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他们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始终认为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会一直坚实地存在着。可是现如今越来越了悟,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时光加深的不只是我们日渐丰满的恋家情绪,更是父母对子女的依赖和期盼,只是为了不牵绊你高飞,他们不说而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纵使千般理由,也让离别尽可能少吧,因为可能只一转身便是相隔天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