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了娃当了妈, 经常带儿子混迹于全市大小各种游乐场,见到过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家长和孩子。
我总是喜欢去观察每个孩子的举动和行为,有好有坏,有需要学习的,也有需要规避的。再去观察他们的父母,自然而然的就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如此。
作为一个母亲,我总觉得应该正确且正常的是非观念教育孩子,比如要互相尊重,要学会谦让他人,做错事要道歉……
总之,普世的道德观念要遵守。可是在道德标准不高的今天,出门在外总会碰到一些我眼中的“奇葩”。
“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
现在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妈妈很多,非周末去迪卡侬里的儿童游乐区,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在玩。绝大多数孩子有了争抢,妈妈们都会按照普世的道理告诉孩子:不能欺负小朋友,要有先来后到,不要乱扔球,不要打人。
总有自持比较牛逼教育理论体系出来混的父母。A小朋友长得很壮实,一看就是平时霸道惯了,别人手里拿什么,他就抢什么,A妈在傍边看着绝不阻拦,甚至有点自豪他儿子如此强大。一般看到这类人,其他觉得自己孩子弱的就会赶快撤离怕被误伤。
这时来了比A大一两岁的男孩B,B妈提醒自己儿子动作别太大别伤及他人。可是A小朋友觉得这是个新挑战,晃晃悠悠就来抢B手里的球,B大一点占优,瞬间就把球抢回去了。
A瞬间失控发飙,一边哭一边抡起胖乎乎的手臂使劲打B,脚底下也没闲着使劲儿踹,B大一点没还手而且灵活躲开了。A胜在体形巨大,却不灵活,折腾几下居然自己摔倒了。
A妈急了,不脱鞋一步跨进儿童游乐区垫子里,抱住自己的儿子。B妈一脸歉意,马上代儿子道歉。换了一般的家长都会安慰孩子其他小朋友不是故意的,大家好好玩之类的话。
这位彪悍的妈妈居然完全不搭理B妈,抱着儿子大声的说:宝贝,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被欺负了!
当时周围一群家长都傻眼了,鸦雀无声,B妈原来歉意的表情瞬间都僵住了。明明是自己孩子不讲理,转眼就成了自己是受害者。A妈内心极其强大,完全无事周围人的目光,穿着鞋抱着自己儿子在垫子上走来走去。
碰到这种家长,其他家长马上叫自己孩子走,可另一边就听见一个妈妈大喊:这是谁家孩子这么没教养,你推她我就揍你!就见C妈妈也穿着鞋跳进儿童游乐区,把一个小孩子从滑梯上硬生生拉下来。
原来这位C小朋友才1岁多,她刚会走,其他里面的孩子都比她大,家长把她放在滑梯上就坐一边看手机了。每次有小朋友要上这个滑梯,C站在最高处不上不下,后面的小朋友就会稍微推她让她下去,C瞬间大哭,C妈马上抬头让后面的小朋友别欺负C。
来回几次,其实就会发现没人欺负C,可能只是碰了她一下,C可能也习惯用哭来召唤“神兽”妈妈,只要C妈管了她马上不哭。有几次C妈都是直接上手把其他孩子从滑梯上拉下来,让自己女儿独占一个滑梯。我儿子也是其中之一。
我本来想跟这位C妈沟通下,这时牛掰的A妈突然熟络地叫了C妈的名字说:这里的孩子怎么素质这么差,都怎么教的,咱们那边就没遇到过这事!
我一听,原来丫都是同道中人,还沟通个屁啊。惹不起咱走吧。瞬间全场家长做鸟散状,留下AC俩家独占游乐区。
孩子的霸道基本都来源于父母的不讲理,A妈C妈的道理是“我可以打你,但你不能打我”。
最好期望A和C小朋友都生在大富大贵之家,父母可以永远用霸道的方式保护自己孩子不受欺负,否则小朋友很难接受自己其实很弱小这个事实。最终只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这何尝不是懦弱的表现。
“你把我家宝贝吓着了”
在附近的小游乐场里经常能碰到D小朋友,他性格很内向,基本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其他小朋友有的玩具他不敢碰怕被打,他手里的玩具又不肯借给别人玩。其他小朋友奔跑追逐他只敢跟在后面,如果有一点身体接触,D马上蹲在地上抱头。
接触多了知道其实他没有受伤,只是怕,等着奶奶过来搂着他安慰他。
D是奶奶带大的,跟很多父母都是上班族的家庭一样,爸妈成天加班周末还要出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他们最亲的人。
爸妈不在家时,D直接叫爷爷奶奶为“爸爸、妈妈”。安全感的缺失,让D这个男孩比女孩的内心还细腻。
有一次大家又相遇在游乐场,我儿子因为D的一个无意之举撞的头破血流,哇哇大哭。我安抚过后,对站在一旁意识到错误的D说,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但是下次别这么做了,会伤害到别人。
D奶奶原本一声不吭,听了这句瞬间大笑:你儿子没事,我看就是装的,故意让大家哄他!D奶奶一把抱住可怜巴巴站在旁边的D,理直气壮地说:你看我家宝贝都被吓着了!然后俩人大笑起来。
D奶奶看到了我手中的血,也看到了孩子头上两条血淋淋的伤疤,但是这些跟她孙子那可怜的面子相比一文不值。
过几天我们又碰到过,我儿子头上还留着明显的伤疤,其他人来询问原因,D奶奶主动上前解释,是我儿子自己摔的,小孩子磕碰很正常。D看着伤疤笑笑,他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做错。
难道孩子的面子会在大人的过度保护下会强大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故事,十几岁的男孩小E在自家阳台玩,不小心将玩具从楼上掉落,砸坏了停在楼下的私家车。
车主正着急却找不到肇事者时,E爸带着孩子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并主动赔付保险公司无法报销的过万的车损费。
E爸没有当面批评过孩子,也没有要求孩子当面道歉。只是在孩子要求新玩具时平静地告诉他:因为我们赔付了很多车损费,最近家里手头紧,可能最近一段时间都无法给你买新玩具了。孩子没有再要求过新玩具,爸爸也没有再刻意提起,因为他知道孩子已经意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承担责任。
邻居们更不可能再去责怪一个已经承担责任的孩子。人生处处是学堂,学会担当不正是一个男孩该有的品德吗。
“你看我的宝贝多勇敢”
前几天去社区医院,有个五六岁大的F女孩排在我前面抽血。医生没有使用头皮针,而是用了很粗的针头慢慢抽。不知道是医生不专业还是孩子血管太难找,胳膊上扎了好几针没抽出来血,又转战手背上扎。
我看着都疼,何况一个小女孩。女孩的妈妈捂住女孩早已湿润的眼睛,偶尔能听到女孩轻声的哽咽声。
当扎了三次后还是没抽出来时,女孩的哭声开始加大。这时旁边刚带孩子抽过血的妈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女孩:你看我家宝贝多勇敢,都没哭,你是姐姐怎么能哭呢!女孩硬生生收回了哭声,躲回妈妈的手后,继续轻声哽咽。
回头一看,那位“过来人”妈妈带的是几个月大、还不知道抽血打针为何物的婴儿。一个是扎指头,一个是抽静脉血,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痛感,两个孩子的认知又不同,怎么可能相提并论。
可是周围却没人这么想,包括女孩的父母都赞同“过来人”妈妈的说法。女孩只能在环境的压力下忍受针头在手背上挑来挑去找血管的痛感。
抽完了,女孩的“勇敢”在所有大人看来是理所当然。可我却觉得这个女孩以后却很难再跟父母真诚沟通,她的真实想法没人会听,大人们需要她做一个会伪装的“大人”。
什么是勇敢,勇敢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抽血是危险和困难吗?摔倒是危险和困难吗?吃饭是危险和困难吗?出血了忍住不哭是危险和困难吗……
勇敢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质的夸奖,而不是应该被滥用的奖励。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以获得父母和周围人的情感认同。
大人们总是用自己的年龄和经验告诉孩子,你应该按照我的“标准”对面生活。这中间缺失的是二三十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也会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这当中孩子会体会到各种酸甜苦辣,他们会先告诉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大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甚至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对未知的恐惧。
可是太多人用“勇敢”这个词抵御了孩子的各种倾诉,如果你做了就是勇敢,不做就是不勇敢。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发泄出来才能达到情感的宣泄。可是大人们总说,哭是不勇敢的表现。难道我们大人不会哭吗?
只是大人学会的伪装,不在外人面前哭而已。哭至少是在跟我们诉说,不哭是他在学会隐藏自己,学会装“大人”,学会讨好我们,慢慢地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难道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