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学李世民逼朱元璋禅位给自己吗?
不能。
因为学不来。
要知道朱棣和李世民其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都是有过战场厮杀的经验,但是,大唐王朝的江山是靠李世民一手一脚拼回来的。
大唐王朝很多的土地都是李世民从对手手中抢回来的,浅水源灭薛仁杲,虎牢关破王世充窦建德,剿灭刘黑阀徐元朗。
大唐的江山一大半都是李世民一手一脚挣回来的。
即使是这样,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建成元吉,逼迫李渊退位,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
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时,他请他手下的重臣房玄龄,杜如晦前来商讨对策,这俩人开始都对他避而不见。
毕竟造反这种事情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脑袋,而是全族老少的性命系于一身。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他手握重兵,因为要争霸天下,李世民统领着当时最精锐的天策军,他手下有很多名将,尉迟恭,侯君集,程咬金等人。
而且李世民开府治事,当时大唐王朝有三个权力中心,分别是:李渊的皇宫,太子建成的府邸和秦王李世民秦王府。
京城长安的政事令出三门,有时候三个府邸给出的政策相抵触,长安的官员办事的原则就是皇宫太子府秦王府三个地方谁的政令先到,就按谁的办理。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能成,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利于他。
大明王朝其实也有李世民这样的牛人,但是却不是燕王朱棣,而是他老爹朱元璋。
朱元璋从一个屁都没有的放牛娃,皇觉寺苦和尚,到开创大明王朝两百多年基业的创业之主,吃了太多苦,走了很多的弯路。
但是,凭借他的聪明隐忍,愣是完成了逆袭。
大明开国出现了很多牛人,比如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很多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是濠州这地方在元末忽然风水好了吗?
还是因为朱元璋的出现让这些地方风水变好了?
在民间有很多明初将帅们的传说,这些传说的基础是大明王朝从无到有定鼎成功。
这些传说中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好像可有可无,除了火烧庆功楼之类的嫉贤妒能,好像朱元璋也没有啥大本事。
其实,不然。
大明王朝即使没有刘伯温,没有徐达,没有常遇春,朱元璋依旧能够成功。就像李世民没有秦叔宝没有房玄龄没有尉迟恭依旧能够创下不世功业一样。
因为他们本就是黑洞一样的牛人,才会吸引这些文臣武将向他们靠拢。
燕王朱棣恰恰不是这种开创性的君主。
朱棣七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名字,17岁在老家凤阳锻炼了两三年,然后去北平就藩当燕王,这一年是洪武13年,朱元璋已经当皇帝13年了。
朱棣能去北平,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儿子,这时候他一点实力也没有,根本不存在能和老爹掰手腕这回事。
洪武25年太子朱标去世,然后,朱棣前面的几个哥哥去先后去世。朱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长子。
这时候朱棣虽然在北平当了十几年燕王,实力不算太强。
洪武25年之后在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了让皇长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对功臣展开了血腥清洗。
这时朱元璋不再信任功臣,他在各地当藩王的儿子们都已经成年可以独挡一方了,相比于外人老朱对自己儿子更信任一些吧。
所以诸王的实力得以空前加大。
朱棣这时候才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方藩镇,手握重兵。
朱棣又不失时机的打了几个胜仗,加重了自己在老爹心中的分量。
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意味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兵力。
这些资源为日后他靖难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是没胆量像李世民一样公然逼父皇让位。
也没有这个必要
一个原因是,他的藩属在北平,离大明王朝当时权力中心南京有点儿远,力有不逮。
另一个原因是,朱棣得到所有的都是因为他爹是朱元璋。
如果他起兵反对朱元璋,名不正言不顺,就是找死。
朱元璋死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也是因为朱允炆逼迫的太急,朱棣不造反只有等死,如果造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冒险起兵,起兵的理由,也是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训靖难,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如果朱允炆不是太急功近利,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换一种方法钝刀子杀人慢慢的消磨诸王的权力,大约朱棣也不会冒险发动靖难之役的。
这种事虽然收益可观,但是风险也有点太大了。
==============================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