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酒仙讲《中庸》
《中庸》第十三章:道不远人

《中庸》第十三章:道不远人

作者: 天马酒仙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21:02 被阅读0次

    《中庸》第十三章:道不远人

    原创: 天马酒仙 酒仙看世界 10月5日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

    孔子说:“道是不远离人而存在的。如果有人要实行道却认为道是远离于人的,那他就不可以实行道了。”“《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去将木材砍削成斧柄,只要随便瞟一眼就能知道斧柄的式样,却还不知道斧柄的式样是怎样的,这是多么愚蠢啊!所以,君子总是用人的道理去治理人,只要让人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就可以了”“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做过而不愿意做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按照期望儿子侍奉父亲的标准孝顺父亲了吗?我没有能够做到;按照期望臣民服侍君主的标准服侍君主了吗?我没能做到;按照期望弟弟敬重兄长的标准侍奉兄长了吗?我没能做到;按照我希望朋友对待我的标准而先对朋友做了吗?我没能做到。平常的德行要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要尽量谨慎。自己有所不足时,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自己有长处时,要保持谨慎而不敢放肆。说话顾到能否做到,行为也要顾到自己所说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酒仙曰:

    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人的所有言行都会受到客观存在的约束,也就是受到道的约束,所以道说穿了也是离不开人的。道和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离开人谈空洞的道,是不存在的。其实只要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在人和客观事物的关系中就能找到道的真谛。

    比如,我们人类一直在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对于人和自然之间究竟怎样才是一种正确的关系呢?西方人和东方人(中国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可以从东西方不同的神话传说中体现出来。我们就从水与火这两种对于人类至关重要的自然因素来说吧。西方人注意到了火的重要,那么他们就编造出了一个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认为是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来火种给了人类,人类从此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因为从太阳神那里盗来了火种而成了神,但他对待自然的化身阿波罗的方式是不友好的,所以普罗米修斯受到了阿波罗的惩罚,可见从西方盗火的神话中看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极不友好的,因为西方人不遵循道而行事。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人是怎样获得火种的,在中国古代的神话里也有一个从自然获取火种的牛人,他叫做燧人氏,燧人氏获取火种的方式不是偷盗,而是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是人类向大自然的一种宣战,但是这种宣战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因此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特种部队在野外生存考验中仍然会使用钻木取火的方法来获得火种。《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只有符合自然之道(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道。

    再比较一下东西方处理和水的关系。西方神话里遇到大洪水来临的时候,那个如神一般的诺亚花了120年的时间造了一艘方舟,目的是为了逃避洪水。也就是说,西方人在遇到自然的破坏之力的时候,他们束手无策,只能想办法逃之夭夭。但是我们中国人不同,中国的上古传说中,同样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他叫禹,禹遇到水灾的时候,不是逃避,而是奋起治水。而且他治水的方式不是用和水作对的方式,即不是用单纯的堵的方式,他采用疏的方式,疏导水系,使黄河变害为利,禹治水的方式是采用的符合水的运行规律即水之道来行事,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中国人知道“道法自然”的原理,因此在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够顺应自然,取得一个又一个驾驭自然的成功。

    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道”的真实内涵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怎样知道自然规律是怎样的呢?“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事物中,就在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中,往往就蕴藏着深刻的自然法则,我们没必要凡事都舍近求远去寻找所谓的真理。《大学》中就指出了掌握自然之道的法宝:“格物致知”,即认真研究客观世界,就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知。

    现在我们都说管理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管好人呢?《中庸》要求“以人治人”,即“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可见,管理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其实都懂得这个道理。俗语说“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意思就是遇事不能只是想着自己,也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你准备如何操作,那么你就应当假设一下如果对方也以此方法对待自己的时候,自己是否能否接受,或者是否能够满意。用现在一句很时髦的说法叫做“换位思考”。所以“以人治人”不是用某些人去治理另外的人,而是用人的道理去治理人,用常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管理人。管理者要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反之被管理者也应当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如此,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和谐了,一个组织或者团队自然就协调了。

    《中庸》认为君子应当“言顾行,行顾言”,即自己说的话要符合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做的事要符合自己说的话,即言行如一。如果说一套做一套,那就不符合中庸之道。

    想每天收看更多好文章,请关注公众号:酒仙看世界。或者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加关注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第十三章:道不远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ma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