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十七章:舜其大孝
原创: 天马酒仙 酒仙看世界 3天前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孔子说:“舜真是个大孝之人啊!舜以其德行成为圣人,以其尊贵成为天子,财富上拥有整个天下,去世后享受宗庙祭祀,子孙万代为他祭祀,永无休止。所以,像舜一样有大德的人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地位,必定得到他应得的财富,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名声,必定得到他应得的寿数。所以,上天生养万物,必定根据它们的不同材质而创造多种敦实的前程。能成材的得到培育,不能成材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赋予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关于孝,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常的理解是,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和赡养,引申为晚辈对长辈的顺从和赡养,也包括在长辈去世后晚辈遵守一定的礼俗,比如穿孝服、祭祀等等。现代的人一方面仍然重视在父母长辈去世后应当遵守的传统礼俗,一方面认为在父母生前对其顺从赡养更为重要,因此就产生了厚养薄葬的观念。其实,这只是关于孝的一个很狭小的层面的理解。
《中庸》认为“大德者必受命”,舜帝是最有大德之人,因此他也是大孝之人。按照如此理解,孝就超出了我们通常的理解。有好的德行,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就是孝。一个人如果有大德,就必然会受到上天的眷顾,上天会给与他足够的财富和地位,会让他受到社会公众的良好评价,会让他身体保持健康,自然这样的人能够使父母安心,使父母过得安乐。
从另一个角度说,孝和爱应该是想通的。有爱才有孝,有孝必有爱。所以孝不单纯是子女对父母的单方面的爱,也包含父母对子女的爱。孝是有传承的,本身爱也是有传承的。父母爱子女,能够让子女健康地成长,子女就会记着父母的爱,因而产生对父母的爱。同时,身为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即子女的祖父母,也会给子女言传身教,产生深远的影响。凡是有报道说是哪里有子女对父母忤逆的,我第一反应都会认为那个做父母的的自己必定有责任。要么就是自己在子女年幼时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或者没有给子女良好的教育,甚至是自己当年缺少对自己父母即孩子祖辈应有的爱,从而给子女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个有孝心的人,其子女必定有孝心。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极大可能得不到子女对自己的孝心。
想每天收看更多好文章,请关注公众号:酒仙看世界。或者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加关注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