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日更,却无从下笔怎么办

作者: 随风的种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10:52 被阅读0次

    我很感恩简书,使我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令我体悟了人生的真谛。

    在简书坚持日更的日子,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它使我能慢下来,去感悟生命的美妙,活着的价值。可是,坚持日更这条路是艰难坎坷的,我经常为写什么、如何写而无从下笔。而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升认知来解决。

    01 没有成长,往往就没有东西可写

    写作的目的是价值输出,而这基于你人生的经历、文章的观点。如果你没有成长,就没有独到、精辟的观点,一般就不知道该写什么。

    村上春树定了个规矩:每天只写4000字,因为他明白:没有阅读的积累、知识的积淀,要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得远,难于上青天。因此,他每天的日常除了长跑、写作外,其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阅读,这为他的写作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素材,也提升了他的认知,从而让他能成世界文坛的常青树。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里的“变”是指思维的变,行为的变,观念的变等。你唯有摆脱舒适区,积极地求变,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你才能输出有价值的观点,通过文字活成别人世界的一束微光,曾经闪耀过。

    02 写作依靠灵感不靠谱

    写作依靠灵感没法长久,因为灵感没法刻意练习,无法打磨手艺。如果哪一天灵感用完了,你的日更便中断了,写作生涯也结束了。

    许多作者第一本书写得好,之后就再无佳作;有些乐队的第一张专辑惊为天人,后来却每况愈下。还有很多艺术家要借助毒品寻找灵感,他们总觉得自己缺乏灵感,其实是缺少能打磨的一门手艺。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战略可归纳为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是指:队伍到了战区,无论寒雨,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内完成。墙高八尺厚一尺,用草坯土块筑成。壕沟深一尺,以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防止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回填。壕沟外是花篱,要高五尺,其中量尺埋入土中,花篱有两至三层,用来防马队。这种打法搞得太平军很痛苦,他们算是清末骁勇善战的部队,但是碰到这种打法,也无可奈何。

    打呆仗”即扎一天营就挖一天的坑,慢慢往前拱。湘军攻打一个城市,不是诸葛亮那种一天两天智取豪夺,而是用一年两年,不停地挖沟。一道加一道,圆圈套圆圈,一直到敌人城市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湘军与太平军纠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战争的胜利。

    曾国藩的打仗心法就是“守拙”,不靠灵感,不取巧,不搞四两拨千斤。他不懂兵法,于是就用最笨的办法“结硬寨、打呆仗”,硬是凭借一己之力打败了太平军,让腐朽的晚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更写作,要想走得远,走得久,靠灵感无法维系,毕竟灵感时有时无,唯有通过自己不断地精进,将它们修炼成一门技能、手艺,这样才能看到不一样的烟火,到达成功的彼岸。

    03 写作,完成比完美重要

    很多人都渴望追求完美,希望能想清楚后再写。可结果有可能是:一直想,半天过去了,却一个字都没有写。为什么会这样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根本就没法想清楚。

    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只能在写的过程中想清楚,如果不去写,你不知道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而且你一直想,不落笔记录,你的大脑负荷会越来越重,很容易把稍纵即逝的想法忘掉。

    没有写出来的文章不能称为文章,只能算作内心的想法。没有具象的文字,是无法评判抽象想法的好坏的。

    有句话说,先干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写作亦是如此,没有人能一步到位写出完美的文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写完散文《藤野先生》,修改了160多处,《坟》的题记全文只有1000多字,他也改动了超过100次;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改了200多遍才付印。

    因此,写作要遵循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先成稿再修改。

     简书日更是我们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精彩,更让我们明天能不能不是一种静态?那我们怎么从不能的人变得能呢?不要依靠不靠谱的灵感,每天积极持续的成长,坚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原则,将让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日更,却无从下笔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nr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