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苏珊凯恩《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看了前两章。暂时并没有教如何提升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不过书本从苏珊的对于内向性格的研究路线作为线路,一路走访了美国的社会风气的历史,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等一些知名院校和一些学者、研究员、教授、学生、神父等等不同身份的人。里面提到其实美国人骨子里还是外向性格的基因比较多的,毕竟内向性格的人是很难做出跨越大西洋到新大陆探险的决心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美国人的社会风气也并非是推崇”个性“的,他们一开始是推崇品德高尚,以作为一个高雅的绅士为荣。不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蓬勃发展,能说会道,销售能力逐渐更被社会看中。慢慢的社会风气就倒向了追求”个性“,社会中对于外向性格极其的推崇,觉得羞涩,内向这些都是属于贬义的描述。其实这一点在中国也有过,其实如果身边有内向的朋友的话,那么你就能见到这么个场景”家长为孩子的羞涩而向外人道歉“。整个社会都排斥内向,应为觉得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不能够调动气氛,不能很好的推销。
不过作者也做过各种的调查,其实内向者并非不善言辞,只是喜欢三思而行。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并不喜欢在太多人面前表现自己,更喜欢有一个轻松自由的空间内和三两个人一起做深刻的探讨。外向的人喜欢侃侃而谈,喜欢成为人群的焦点,喜欢冒险 ,不断的开拓,可是也经常会有不过脑子的决定略显冒失。
内向的人需要领导一群有着充足的动力的成员,然后在聆听队员们的意见之后给出自己的指导建议,调整队伍的状态,不过如果队员的动力并不充足的时候,内向者领导力就会显得没什么亮点。外向的人领导的队伍里需要有一些能够静得下心思考的,而不是全都是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否则失败次数会有所上升的。
虽然这是一本讲述心理学的书籍,可是前两章却让我感觉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解析了为什么主流的观念里面总是推崇积极外向的性格,而对内向性格有着如此大的排斥感。如果没有内向者的细细思考,那么人类就很难有哪些优美的辞藻,动听的音乐,对自然的探索,对世界本质的追寻。外向的人在现在这么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向的人对于表达更加的积极,而普通的销售又刚好需要积极的表达,深沉的没有利益的思考是无法带给资本家刺激的,那么就反过来引导人们成为他们的奴隶,成为他们需要的人,那些能够细细思考的人就他们自己来当就足够了。里面有提到几个人都是内向性格,其中就有比尔盖茨和林肯。还提到一个内向的美籍华裔的哈佛学生对中国的评价“那里是我的故乡,那里的人们让我感觉到轻松,而非在这里如此的压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