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的一个朋友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就拿你所在的城市 举例,你有没有发现真正的所谓的好学校的学生只占据所有学生极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人几乎都跟你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不用多,就用很经典的2/8理论来说,20%的学生是毕业与特别好的学校的,找工作的话,光学历你就没法跟他们比。但是还有将近80%的人是跟你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对不对?”
我仔细想了一下,确实是这样。在确认我认同这一观点后,他继续说。
“那你仔细想,很明显这20%的人虽然你几乎不太可能超越,但是他们也没有可能占据80%的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最多也只能占用20%的特别好的工作机会。那么还有80%的人会去抢那80%的工作机会。所以其实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特别简单,那就是争取成为这80%的人中比较靠前的一部分。”
我点了点头。
“可是事实上你看看你周围的人,有多少真正努力的?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想成为他们中的佼佼者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这就是我在大四之前一直非常相信的20%,80%理论,并且经常多次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听的人大都深表为然。这套理论也确实帮助我超过了很多人。毕竟你一看,哇,周围确实有很多人没有在努力,然后你一努力,超越了好多人。可是,我现在发现这套理论也同样害了我,他让我安心的呆在80%的人中,不求上进。
这种突然地发现起源于我一个朋友从微软中国辞职了。其实我俩起点是一样的,一样的高中,同样的你不说别人就几乎不知道的三本院校,同样的大四上半学期。但是就在我为了一份好的实习工作觉得自己尝尽委屈的时候,他打来电话说从微软中国辞职了,原因是微软中国非让他做管理岗,不让他做技术岗。到最后的时候,微软开出了转正2W的月薪来留他,他还是走了。
听说这件事儿的时候,心里真的万分感慨,然后在朋友圈里默默地发了个状态。“打击太大,低头不说话。”然后就被爹妈啊,朋友啊打电话问候说怎么回事。我就告诉他们了,然后各人反应不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妈问我,是不是眼界,机遇,家境不一样产生的问题?她连着问了好多问题,都被我一一否定,最后我默默地说了句:“妈,就别安慰我,为我找借口了,说白了就是我之前太自大,努力程度不够。”
这就是我对于我之前还信心满满认为十分充实的大学生活的新的评语。
是的,20%80%理论确实使我从大部分我的同学中脱颖而出,但是“只需要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占据到80%的人相对靠前位置,剩下20%打不过也没必要费劲去拼”的这种想法其实是充满了懒惰,自大的情绪的。
或者说,其实理论本身没有问题,但关键就是我在实行了这一理论后由于懒惰缺乏了思考,使得自己陷入了自大,自负的状态中。
现在仔细想想,我看那80%中不努力的那部分人,应该就跟那20%的人看80%的人一样,那叫什么努力,简直就是天天混日子。
事实上之前也有类似的想法,在一次比赛时,被跟我同组的一个队伍用一个非常之优秀的作品打败了。当他们的作品在台上展示时,我突然间顿悟了一个道理,“没有站在巅峰的实力,就不要妄想站在巅峰的运气。”
但在后来,自大与傲慢再次蒙蔽了我,使我错误的认为我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于是一直自认牛逼直到被现实用力撞击。
以前,我以为重点名校跟普通高校之间有着一道鸿沟,名为学历。事实上,那鸿沟的名字叫努力。
而我之所以这么感慨,其实并不是因为奇迹的发生和之前一直相信的观点被推翻。而是我突然发现,我对于奇迹还有着渴望渴求,但我却不肯为之多付出一丝努力。
若是不渴望奇迹,便不至于被他人的奇迹震撼,这样的人自可安于一隅,享受着自己的人生,无所谓20%80%。
而我,渴望着奇迹发生在我的身上,却因为要为之付出其实并不算多的努力,而否定了奇迹的存在。不得不承认,这事实上是一种逃避。
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发生于人身上的奇迹,其实都不是奇迹,那字里行间写的满满的是努力。
不要再自满,不要再自傲,承认奇迹可以发生,并且付出足够令奇迹发生的努力。
到时候,就没有什么事物会被称为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