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谈到,人在面对权威甚至所谓的“权威”形象时,容易陷入盲目信任,不带脑子不假思索地顺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第一位权威无疑是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小学老师,还有警察叔叔,再慢慢懂事了,逐渐了解社会权力结构和关系,原来的权威风光不再,甚至完全褪色,被新的权威取代了。在成年人眼里,公检法部门、政府、工作单位等组织,以及喜欢的明星球星、院士专家、教授、医生、律师等自带光环的职业或个人,还有直接上司及其领导、一家之长等日常活动中的领导者,是不同程度上的权威。特别是对上司这类日常活动中的权威,我们更多的是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掌握的信息更多,了解的情况更深,行动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大。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决定提出质疑,将信将疑,有保留地执行,那么大概率就被扫地出门了,因此他们在工作上的意见和建议是绝对权威,是不容置疑的,第一时间不假思索执行决定,更容易得到领导认同,久而久之就可能视为心腹,执行得也更为彻底。同样地,在面对公检法或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时,我们也是首选配合和服从。
但这样在特殊情况下会不会出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统治下对犹太人进行屠杀灭种,它是国家组织行为,普通军人执行这类命令,也是在服从权威,但它是反人类的,是完全错误的。当然这是特例。日常我们普通人更容易迷信“权威”的,是对专家教授包括明星的盲目,而产品销售广告对此加以利用,可谓是屡试不爽。甚至找个退休大爷大妈,穿上专家教授医生的衣服,介绍一堆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和神奇疗效,包装成所谓的权威专家,来对我们蛊惑诱导。有些形象好的大爷大妈,让我们看着都脸熟,这边广告里当主任医生刚介绍完口腔产品,换一个电视频道,他已经成为教授在讲解养生健康产品了。更有甚者,有些演技出色的演员在炙手可热的某电视剧中扮演了一名技艺精湛的妇产大夫,紧接着就在产品广告中,作为医学权威专家给我们介绍婴幼儿产品。其实,他的真正职业是一名演员,而我们好像都选择性健忘了,也可能被电视剧洗脑了。这样所谓的“权威”不要也罢。
当然还有很多隐藏的权威陷阱,比如院士专家是5G信息技术方面的,他却对某农业产品发表长篇大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核实他深入研究过农业产品吗?他具备发言的权威性吗?为了更好识别权威陷阱,我们可以对戴大帽、拥有无数title的组织或个人保持该有的礼节和尊重,但应与他提出的建议或要求分开来看,特别是在该次讨论的问题不是他擅长或隶属的范围时。保持一份应有的警惕和戒心,进行必要的核实和跟踪。重要事情尤需如此,切记切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