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们还有很多,但与我有交集的却越来越少了。
2005年,菁菁从遥远的东北,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了这座浙南小城,还与我同处一个办公室。从此,我俩也有了交集,而且交集还挺深。
菁菁是典型的东北大妞,将近一米七的身高,说话爽朗,待人真诚,只是特别瘦,那么高的个头才九十来斤,神奇的是她还特能吃,从不节食,就是传说中的光吃不长肉的类型,羡煞了我这种喝凉水都长肉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东北是很冷的地方,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常常令人却而生畏。一听说她是哈尔滨人,大家都兴味盎然。
“哈尔滨不错,那儿的冰雕多好看啊,我一直想去那里看看。”
“冬天那么冷,你们怎么过的呀!”
“啥时候带我们去你老家玩玩!来一场从东南到东北的大穿越旅行!”
……
就在我们憧憬着东北之行的过程中,两三个月过去了,浙南小城从盛夏到了深秋,又从深秋到了初冬。
菁菁是单位里第一个穿羽绒服的人,还是那种过膝的长款羽绒服。同事们都看呆了。
“哈哈,菁菁太夸张了吧?这是东北最冷的季节穿的棉衣吗?”
“你是东北人,怎么这么怕冷呢?”
“还不到十二月,你就穿成这样,三九天怎么办?”
听到这些,菁菁往往发出一连串爽朗的笑声:“谁说东北人不能怕冷?况且这里比东北还冷!”
南方人肯定是不信,睁大了眼睛争辩着:“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哪有北方冷?”
菁菁的话我是相信的。东北气温低,但家家都有暖气,进门就脱外套,屋里如春夏般温暖,即便在户外,因为空气干燥,那样的寒冷仅是干冷。南方的冷是湿冷,气温不低,但架不住湿度大。北方人在南方最不适应这种湿冷,常常有冷到骨子里的感觉。
说实话,北方的冬天确实比南方的冬天舒适,热带地区除外。
经常有人问出同样的话,后来她习惯性地不等对方发问就主动说:“我怕冷,我是怕冷的东北人!”整个单位的人都知道了,她这个东北大妞是最怕冷的!
最怕冷的菁菁却常常带给我温暖。
有一次,赶上我夜间值勤,莫名其妙地就错过了班车,当时还拖着幼小的孩子。怎么办呢?
菁菁把她的宿舍让出来给了我,自己去隔壁跟别人挤了一晚。她贴心地拿出各种备用洗漱品,还送给孩子一只“皮皮熊”当礼物。那只皮皮熊后来陪伴了孩子好几年,能讲故事,要诵唐诗,会读英语,功能很齐全!
那时候,我只会使用电脑简单的office功能,qq也仅限于聊天、信息发送功能,其它什么操作都不会。
菁菁很时尚,是踩在时代浪尖上的潮人。玩空间,写博客,网购,她样样精通。
我的笨脑袋一下子弄不清这么多新鲜玩意儿,她很耐心地慢慢教我。就是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写点豆腐块文章了。空间上写得少,篇幅也短,博客相对更新得多些,只是我的博客没多少访客,只有菁菁经常光顾。同事中写博客的寥寥无几,这成为我和她之间很温馨的记忆。
几年之后,菁菁去了另一座海滨城市,她是驻扎在那里的海军军嫂。从此,她的生活注定与海风相伴,最烦恼的是台风肆虐的季节先生最为忙碌,甚或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人影,她最大的愿望是将来退休了,去一个没有台风的地方。
被海风吹了走的不止是她,还有我们的博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疏于打理博客了,我甚至连连账号都不记得了。
几个月前,与菁菁在微信上聊天时,我幻想在她的博客好友中找到自己的账号,她说:“早就不写了,那网站也不更新了,现在首页上推荐的博文还是几年前的。”
好吧,我的博客注定是找不回来了,上面不仅有我的文章,还有我与菁菁互动互评的信息,如今一同被海风吹了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