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让人觉得生活很值得。
刚刚不工作的第一年,我闲下来了,每天呼朋唤友一起聊聊吃吃玩玩,时间久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刚开始觉得不用工作的生活真是美。可半年下来,就觉得好无聊,一是不进钱让人觉得无聊,二是每天感觉不到进步让人觉得无聊,之所以觉得轻松自在,是因为没有压力,周围人和自己都是一个阶层的人,学不到东西,但也感受不到地位差异带来的压力,慢慢的,不想这样了,这样反而让我更有压力,无聊的压力。
所以最近,如果没事我就跟先生一起出去见人,只要合适,他就会带我去,我可以不说话只微笑,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的生活中不再只是孩子的学习,做不完的家务,哪里的火锅好吃。
今天这个朋友是做出版印刷行业的,我和老公还有他的朋友一起过来的,谈一个合作,这个女人原来在机关单位工作,前几年出来创业。她是一个直率的人,说走出来之后,觉得天地简直太宽了!前半生在单位每天看着他们说话迂回,办事拖拉,还总在勾心斗角猜测领导的心意,现在觉得简直不要太完美,有时候真后悔出来的太晚了,对于走出体制这件事,还纠结了好多年,真是浪费了好多年啊!
听了她的一番话,我的内心不要太高兴,我生活的这些年当中,前些年没有事做在家生孩子看孩子时,内心对当年与体制内的工作失之交臂一直不能释怀。中间做了十多年补习班,收入尚可,就一直没有纠结体制内那份工作。直到去年,国家政策原因补习班关门大吉,我对体制内那份工作的遗憾再次提上日程,我的朋友们马上退休了,大几千的退休金啊,退休生活不要太惬意!
直到今天,听了这位女士发自肺腑的感叹,我一下子释然了,围城里的想出来,围城外的想进去,世间哪有两头甜的甘蔗啊!生活总会有失意,青春总会有遗憾,不然老了拿什么去回忆!
这就是多接触外界环境的好,不能总是把眼睛盯着自家的井底,应该走出来去接触新事物,说不定哪一天哪一会儿就会改变你的心境,心境变了,一切都变了。
从而又想到前段时间为女儿找工作的事情发愁,那段时间感觉女儿考研也没希望了,所以就整天关注各大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还每天听各大博主讲找工作的经验,简直魔症了!
我这个悲观主义者到最后竟然感觉女儿没有了任何出路,她应该去我们乡镇镇政府服务两年,以满足有些工作中“有两年工作经验者优先”这个条件,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太焦虑了,钻到牛角尖出不来了!
所以真的有时候不能一个人自己在家呆太久,必须走出去,走出去有没有机会不重要,开阔一下眼界,便不会在自己的世界中焦虑的走不出来!再说了,也许真的就会有机会啊!
前段时间陪女儿去研究生面试,老公那边的同学带我们见了很多老乡,他们有的是通过上学有的是通过当兵或者高中考军校留在了当地,在当地分配了工作成了家,到现在年过四十,事业大多如日中天,我在旁边听着他们述说着自己的经历,真的是没有谁的人生是容易的,他们最后的感叹都在一杯酒里结束了,但人生的难,身为四十多岁的男人,他们比谁都明白。
品读着他们的人生,我逐渐改变了让女儿以家为中心,二百公里为半径画个圆,在这个圆以内去工作或者嫁人的想法。
世界这么大,这么精彩,女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加上最近和女儿聊天挺多的,我也了解到女儿并不是那种没有自己思想和见解的女孩儿,我们不能限制她的人生。
这几年,经常出去玩儿,然而也就是这次陪女儿复试,见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我觉得自己真的思想格局打开了,出去玩儿也许可以见识祖国的山川河流,各地风俗民情,但只有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才能为自己再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这次外出我们见到的令我们感到最震撼的人,是一个北大哲学系的教授,他在北大十三年,后来出来创业。
那天我们由朋友引荐走进了他的庄园,庄园里好几栋楼,其中靠近门口的楼房租给了一个高考美术培训机构做门面,庄园中间靠后的几栋楼是这个拥有七百多人的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的宿舍,每年几百万的房租。走廊蜿蜒曲折的把几栋楼全部连接到了一起,其中有一片大的空地做了篮球场。我们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了挨着门面楼的那栋小别墅,不用说这应该是庄园的主人的住处了。
我们进去时,庄园的主人已经回来,泡好了茶在等着我们,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他的背景,朋友只是说带我们去认识一位拥有自己庄园的老乡,同时在场的还有他的弟弟,和他长得很像的一位同样玉树临风的男士。
落座后经过朋友的介绍,我们才正式认识了这位北大哲学系的教授,他没有一点像教授,一头看起来很刚硬的寸发,理的没有任何章法,看起来好像是光头的头发长出来了,衣着朴素简单,丝毫看不出任何华丽的迹象。
屋子里除了几张放满书的条几之外,就是一个靠窗的沙发,沙发旁边的窗台上也摆放着一大摞书,那摞书摇摇欲坠,似乎每天都会被随手翻翻。除了满屋子的书外,最显眼的就是几面墙上挂满的名人书法作品,那些名人有几位都是他在北大的同事。
作为普通人,我只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他满屋子的哲学书,我竟然没有一本是读过的,只有一两个作者是熟悉的,竟然是他的同事。
我在旁边安静的喝茶,并且听他们讲有关书法的知识,眼前这位平时我根本无法接触的人,他满脸的真实却透露出内心的不羁,我喜欢观察陌生人以期从他的眼睛深处找到那个真实的他,从而判断如何交流,然而我始终不敢开口,大概是因为自己太过贫瘠。
午饭我们就在他的庄园里吃,他有自己的厨师,做的都是一些家常菜,酒过三巡,他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自己不想在学校呆,就出来了,自己就是个农民,种地挣了点钱!
我们没有细问,知道这是人家的谦虚之词,接下来他跟女儿说,以后在这里读书,有事可以直接联系我,不要见外。我推一下女儿教女儿说,谢谢大大,然后再去倒杯茶,女儿站起来说谢谢大大,然后倒了杯茶就回来了,我说你怎么不给另一个大大倒上啊!
这时教授说话了,他这番话挺颠覆我的认知,从小我就不善于表达自己,在村里走动遇见大爷大妈的也不敢打招呼,傻傻的,也不知道该叫人家什么,村子里辈分很多的,叫错了容易闹笑话,所以干脆低头。现在女儿也是,很不擅长场面话,我一度以为这是我们一个大大的缺点。
然而,教授却说,其实不用教孩子这个那个的,就应该让孩子保持她最本真的样子,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用去曲意逢迎,当孩子接近本心时,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接着,他又说了自己这些年做农民的一些事,他说遇到困难时,就使劲想,使劲往回推,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错,会少走很多弯路,他说这大概也是自己学习哲学的一点用处吧。
因为我和先生生活在小城市,想做点事情很不容易,什么人情啊关系啊都要顾及。所以我一度怀疑自己,我觉得自己这样的性格很不适合在社会上做事,所以这样的人设已经把我牢牢的绑定在了家庭内部,我再也不想社会上的事儿,我不行,不适合,这就是我给自己的定位。
然而今天,我忽然觉得,真实是可以扳倒一切虚伪的,做真实的自己是无敌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胆去尝试,迈开步子不用担心,真诚的做事真诚的待人,总不会错的。
一旦在内心确立这样一个信息,我便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如此无力的人,我可以做好多事情,只要我足够努力,这个社会的包容度是有的,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