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的方程式的启示

作者: 钱蓉蓉 | 来源:发表于2016-12-14 08:58 被阅读31次

    著名教育专家王人平老师分享过一则儿童家庭教育的方程式:

    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

    是否用心,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理念和思维方式才是根本,那是人自身心灵的能量与态度。前两者是从0分到100分,后者则从-100分到+100分。方向如果都搞错了,越用心,方法越有效,离教育的目标越远。先考虑去做对的事,再考虑把事做对。

    这一成长方程式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反思日常的教育行为,更为儿童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辅导。

    十年教师生涯的经验让我有太多的机会见识各式各样的家长,其中成功的例子让人倍受教育,而失败的例子却是那么触目那么让人揪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究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可是,多少家长做了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本该成为美玉的孩子,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下,黯淡了他们的光芒。

    聚焦:我们是拿锄头雕刻美玉的农夫吗?

    镜头聚焦一:多少家长以“爱”和“为了你好”的名义,去禁止孩子尝试、体验、失败、犯错,无视孩子独立的渴望,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时,本质上已经远离了真爱,而变成了控制,是没有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理解和尊重。

    镜头聚焦二:如今“80后”父母逐渐增多,他们或为了生计或因为个人娱乐需要将孩子扔给长辈,隔代教养导致儿童在行为习惯、阅读习惯等培养方面落后诸多。到了义务教育适龄阶段家长又将孩子扔给寄宿制学校,还美名其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父母不亲自带孩子就是一种渎职。

    镜头聚焦三: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待,各门考试必须100分,99分就是过错;周末给孩子同时报四五个艺术特长班;崇尚“棍棒教育”,稍不满意就棍棒伺候,还教育孩子郎朗就是在其父亲的棍棒教育下成为举世闻名的钢琴家的……

    小Y是我的学生,长的白白净净,很是惹人怜爱。可是,说起他的学习,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口算比赛时100分题他只能答对20分,上课从不举手,作业都是老师一题一题辅导他才能完成。

    针对小Y学习的情况,每周五我都会找其家长聊天,通过几次接触,我大概知道了小Y从小的生存环境,倍感心疼:小Y从小父母离异,谁都不要他,爷爷奶奶偶尔会带一带,但崇尚严格教育,几次过后小Y就不愿去爷爷奶奶家了;陪伴最多的是小Y的外公外婆,外婆最疼他,却溺爱多,外公自己办了个小工厂,无暇顾及他的成长。最需要关爱他的爸爸妈妈却缺席了他的成长。思虑良久,我决定还是和其母亲联系。接通了小Y母亲的电话后,我表明了心意,希望她周五能抽空来校一趟,几位任课老师都想和她交流孩子的学习。小Y的母亲答应的很爽快,这让我很意外。或许是我多虑了?可是周五的下午来接小Y还是他的外婆!打电话给其母亲,她的回话是:“你们和我联系,已经打扰到我的生活了!”想一想小Y有这样的母亲,他的学习能好吗?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过:“让孩子从小感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体味过发自肺腑的快乐,构建起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会帮孩子建立起一条与未来连接的精神通道。在孩子成年后,即使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即使挫折不断,童年时被植入人性深处的光辉,依然有力量去面对现实,追寻自我。”可是,小Y连最起码的爱都没有感受多少,他又有多少安全感?又哪来成长的力量呢?虽然他不是我的孩子,却深深为他的遭遇心疼、担忧。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在职责范围内,尽力给他爱、教给他知识。可是,他需要的,远不止此。

    每个生命从诞生起,都携带着整个自然系统的全部智慧和逻辑,也都有着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犹如一粒种子,本身已经具备了成就自己的所有可能。父母、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去唤醒孩子内在的自觉和力量,成就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家庭教育的方程式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ci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