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很长一段是间是劳动人民休闲娱乐重要工具,网络发展的如今,山歌风头不再,不如当年那般风光了。不过,尽管网络可以替代,总是差点那个意思。想一想,山坡上,梯田上,吹着小风,伴着秀丽风光,来上一小曲,纵情嘶吼,现场感满满,情绪瞬间爆棚。不知道厌倦了网络漂游的现代人,会不会怀念,站在山顶,在风景如画的户外唱着歌,吹着风的那份惬意。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是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为人们广泛传唱,是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也被多次改编成为流行乐曲。可以说是适合老中青,各个年龄的一首热门歌曲。
这首歌就是来源于山歌体裁。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由于时代发展,环境的变化,可供选择的场地变少了,山歌不再像传统般的那样模式。如今人们继承的只是一种精神。
比说现今的中老年人户外唱歌,和处处皆是的广场舞,都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因地制宜,可以说是发展成山歌的支脉传承。
传统山歌中,少数民族在山歌传唱上更为广泛,更具魅力。汉族长期受专制和礼教环境的束缚。情感表达含蓄内敛,可以说是最不擅长歌舞的民族之一。但是在云贵生活的汉族,由于长期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人文风俗上亦受影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比较擅长山歌,不是更有点南橘北枳的意思。而且内容还大胆前卫,旧时贵州人每逢赶集,总会在茶馆酒肆对山歌。一般来说是男女对唱。贵州汉族的山歌有一些固定的调子,类似于古代的词牌,但是每次的内容都是即兴发挥。现唱现编,你要根据对方的内容进行回应,还要能对得上腔调,就相当于现场填词。
民间山歌本来就是农闲时候调情放松,所以内容上很接地气,往往以男女之事为核心,十分劲爆。尤其是有些放得开的中年大妈大叔,那个词,比起金瓶梅有过之而没有不及,“你的棒棒算什么,就跟螺丝差不多”,“站在高山打一枪,枪声响起震四方”。这在民间山歌,比比皆是,放在网上,你是审核通不过的,民间广为传唱。官媒视而不见。开放只是一个口号而已,这种传统会在民间生生不息。绝对是无法禁止的。
这种山歌不仅是闲时男女调情,在婚丧嫁娶中也必然出现,形成很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定例。目前因为缺乏传承,也面临失传的窘境。而今乡村极速城镇化,赶集这事没了,但是热爱山歌的群众。偶尔你还是能在特定的地点见到,毕节就有一条老街,天天都有狂热的山歌爱好者聚集,听听她们的歌声,你才算真正读懂民间的山歌风情。
云南也有很多优秀的山歌,比如这首《好喝不过矿泉水 好亲不过姑娘嘴》,歌词非常奔放和大胆,陕西黄土高坡的山歌基本上全是黄段子。挺有趣的。西北地区的信天游和花儿,也大都是唱男欢女爱。据说《东方紅》原版就是一首限制级情歌。
山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其内容适合民间,一定有其生命力,喜欢的朋友,可以到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还能看到,体会一下自由奔放不拘形式的表演。与电视上网络平台上的表演会有不一样的体验的。
拉风的山歌,可以让你面对面的享受一下。比你网络的虚拟,自是有妙不可言的体验。如今,更重视休闲的现代人,应该会在乎这种体验,可能会有更多的基于山歌形式发展起的文娱活动。但是,要在户外,面对面,无论歌还是舞,这才是传承。当然,最好别在居民区,那是扰民,你是高兴了,但更多人不高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