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锁心中》让我想起《宫·锁心玉》,第一眼就觉得书名熟,反复念了念才明白熟在这儿。当然没什么关系,只是两个结构差不多的名字,后者到现在也不解其意,至于前者,读完这本书就清楚了。
不知道其他人看见“江户时代”四个字什么反应,我的反应是:不感兴趣。我很喜欢日剧却不看大河剧,也没特别原因,就是不爱看。印象里唯一看完的日本古代题材作品是《聪明的一休》。所以刚翻开封皮,简介里说这是一本江户背景的小说,可以想象我的态度。
选书就像买衣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时书比衣服还叫人满足,因为不用考虑尺寸和价位。偶尔我会买不是自己风格的衣服,因为流行,或者只是旁边那个人穿着好看,又刚好打折。《手锁心中》就像这么一件衣服。
原本只是翻翻,没成想被作者吸引着,走了两圈我不感兴趣的江户时代。
人总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本来就不厚的书还分两个故事,《手锁心中》和《江户暮雨》,两篇我都喜欢看中间部分,因为热闹。第一篇看荣次郎做荒唐事,一回比一回荒唐。第二篇看桃八倒霉,越来越倒霉,我就像荣次郎那三位作家朋友,乐此不疲,只可惜没法亲自出馊主意。
看开头我很冷漠,看中间很兴奋,等到结尾……
唉,还是再看一遍中间吧。
海上流浪的主仆二人 困境中的桃八滑稽搞笑的作品在如今日本文坛已不鲜见,但《手锁心中》经历四十年,依然独具魅力。这无疑要归功于作者赋予作品的超越时代的寓意。荣次郎毫无文才,只好凭着荒唐行径博取声名的做法,一定也能让中国读者会心一笑。
看到后记里这段话,有种被猜中心思的无趣。却不得不承认何止会心一笑,脑子里还补弹幕,“和井上厦学炒作”,“网红荣次郎的成名历程”。
井上厦大叔对营销颇有研究东野圭吾有一本吐槽出版圈的短篇集叫《超·杀人事件》,好像和《解忧杂货铺》前后出版,我没读过他的推理小说,却因这两本非推理的小说喜欢上他,尤其是搞笑的《超·杀人事件》,读得很开心。看《手锁心中》总想起《超·杀人事件》,只是笑完并不开心,井上厦写《手锁心中》在四十年前,对此我很惊讶。
笑着笑着叹气,叹着叹着却还想要继续,这本书读得很矛盾,轻松又沉重。就像井上厦的座右铭。
他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开篇没几页注释便解答,“手锁”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刑罚,原以为加上“心中”二字应该是心里惩罚的意思,最后才知道“心中”是殉情。“手锁心中”就是“戴着手锁殉情”,忍不住要抱怨,太剧透。
今年夏天读了不少纳凉又欢乐的书。从书架上取下《手锁心中》那天图书馆开着冷风,我来回找书还是出了汗。每次都借得积极看得拖延,书在桌上晒太阳落灰,临近日期才挑了最薄的读。还书那天管理员给空调试热风,我把书放进还书箱,突然一阵温暖袭来,才意识到自己读了一本换季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