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如何引领孩子三观

如何引领孩子三观

作者: 空心菜_9e82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16:25 被阅读0次

    下三层是环境、行为、能力;上三层是价值、身份、使命。

    环境是外在的环境条件,我们都在环境里面生存,外在的环境条件有人、事、物;

    行为是做没做,做什么;

    能力是你怎么做的,通过什么方式做的;

    价值是重不重要;

    身份是我是谁,我要拥有怎样的人生;

    使命就是为了谁。

    这样讲有一些抽象,我们举个例子,从心理成长阶梯图的层次,我们看一个人把事情归因在哪,可以看出他心理成长的层级。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

    比如说孩子迟到,然后孩子解释说:“我上课迟到,是因为塞车”——在哪个层次?

    环境层。这些都是把原因归结到外部。他会不会改正?

    接下来我们再看,孩子如果说:“我上课迟到,是因为我今天出门晚了10分钟”——

    这个表达是在哪个层次?

    行为层对吧。

    实际上也是把责任归到外部,那迟到这个问题孩子会不会改正?

    不一定。如果把事情仅仅归因于环境,就还处在幼儿期的心灵成长阶段, 好比孩子跌跤了,爷爷奶奶拿着东西打地,“就怪这个地!就怪这个地!”

    遇事经常抱怨的人,就是归因于环境。例如,都是公司不好,都是中国教育体制不好,都是别人的错…..

    作为下三层中的能力层,当孩子表达,”我睡太晚了,早上起不来“,这个是孩子觉得自己不具备早些起床的能力。

    有没有发现,下三层中,当孩子把原因怪于环境,孩子是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改变。而当孩子把原因归于行为,只是简单的做了回应却没有改变的意愿对吧。当孩子开始关注,自己起不来床,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关注到了需要改变的地方在于自己,但依旧也是没有什么改变的意愿。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上三层

    价值层是什么?如果一件事情非常重要,

    当孩子说:“我上课迟到,是因为我之前真没想到这个课程具有这么大的价值,而且后续影响这么大”

    当这样意识到了,他就会自己想要提前出门。当孩子的表述在价值层,他会不会改正?

    其实每个人在做任何一个行动的背后,都做了一个价值的比较,当他认可了价值,自然就会有相对应的行为了。

    价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价值就是你是否认可这件事情重要,价值判断后才有了后续的思考与行为。

    黄老师有一句话:每个人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价值判断。

    身份是什么?比如说我是群里的班班,我认为我是一个很想给到大家力量与支持的、负负责任的班班。所以每天没人提醒,也没有工资,我也要准时给大家带来早分享、晚分享。这是我对于自己身份层的一个认可。

    有怎样的身份认可,就有怎样的价值选择。

    比如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守时的人,他就会对于遵守时间,有很强的要求与自律。

    比如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对于帮助他人,给予他人支持,在他心中就相当重要了。

    所以所谓贴标签,其实就是在身份层给孩子一些印记。

    坏的标签,比如不守时、爱撒谎、拖拉等标签,其实不断地强化孩子的这个自我身份认知,当他觉得,我就是不守时的孩子,他对于守时的价值认可就很少了,而他迟到的问题,他会觉得很正常也很理所应当。

    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妈妈的魔咒缘由了。

    那知道了这心灵成长六阶图,我们该怎样去给到孩子更能引领正向三观的批评与表扬呢?

    一个原则先要记住,大家慢慢消化。如何”批评“孩子,有一个原则是,批评只在行为层进行。如果在上三层批评孩子,就是在摧毁孩子的三观。

    举个常见的范例给大家

    比如说,你真蠢,你蠢的像头猪。这是在身份层面给孩子否定。

    这个否定连孩子作为”人“的身份都给否定掉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正确的”批评“该如何进行呢

    比如说孩子丢了香蕉皮在地上,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看见你把香蕉皮扔在地上了,如果奶奶经过踩到可能会摔跤,我感到有点担心,我希望你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有个很标准的句式,大家可以尝试用一下:“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

    (描述孩子的行为,注意用摄像机说话,不加主观的评判;可以告诉孩子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是表达感受而不是指责,大家注意区分“表达生气的情绪感受”和“生气地表达”的区别;最后可以告诉孩子具体的改进方法)

    所以最后总结一句,批评孩子应该只是在行为层。切忌在身份层贴标签。

    接下来我们看看怎样表扬孩子呢?

    还记得前几天我们讲的交换型模式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考试取得高分,会说:儿子,你考试考多少多少分,妈妈给你奖励一个手机

    那到底给孩子的奖励可以用物质形式吗?

    大家回忆一下前几天我们晚分享所说的爱的四个要素,其中一个叫做恰当的物质体现

    有一位家长,考试前对孩子说“儿子,你考了 80 分,我就奖励你一个 ipad,考了 90 分呢,嗯,你不是喜欢摄像机吗,老爸奖你一个摄像机。那他儿子听了,问他老爸,爸爸,那如果我数学考了 100 分,你奖励我什么呢?

    学习本来可以是一个享受喜悦,体会成功感的过程, 有很多的乐趣,如果都用物质来置换,就会失去这种乐趣, 他就会谈条件。

    结合今天晚上的六阶图,大家看下,用物质去奖励孩子,是在哪一个层面?

    在环境层对吧。

    长期单一用这种模式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内心空虚。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是家长点点滴滴地浇灌出来的。

    然后学习后的家长说:好吧,既然单一的物质表扬会引发孩子的虚荣心。那我就用语言来表示吧。

    这个家长回到家,就对孩子说:孩子,你真棒,你真帅,你真聪明,说了孩子一大堆优点。

    孩子听了莫名其妙,回了一句,妈妈,你今天吃错药了吧?

    孩子这样回应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位妈妈只是空泛地表扬,没有具体事实依据。

    所以我们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请注意这里”表扬“一词用了双引号,因为表扬往往是有条件的,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才表扬;而我们提倡的是无条件的、基于真实的“肯定”。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都可以肯定孩子,接纳孩子的真实。

    怎样去表扬孩子才有效呢?

    表扬的基本原则是从行为层入手,在身份层扎根。

    这里给到大家一个句式:我看到……(描述孩子的行为)我感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正向的身份定位)

    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把她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可以说: 宝贝,我看到你把你的玩具分享给了其他小朋友,妈妈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看到我得孩子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孩子。——既有具体的行为,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同时给孩子一个正向的身份定位。

    如果从小就用这样的方式肯定孩子,孩子会从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如果他形成这样的身份定位,对他的人生会不会有积极的影响?

    图片来源幸福双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引领孩子三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fn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