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作者: 支度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2:56 被阅读0次
    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知乎上看见社交恐惧的来源,其中一大因素是对于自我的过度关注。社交恐惧的人有着比非社交恐惧的人更强的发现他人情绪的能力(情商的一方面),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能力过强,使得他们对旁人的表现更加敏感。于是他们会更容易找到自己身上的一些自认为的社交错误,从而降低了自信心,将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形成恶性循环,直到彻底对社交失去信心。

            父母一味的强调社交之用,强调情商之用,与其是不利的。社交恐惧者越在乎自己的社交表现,越在乎自己的情商高低,越是会处处留意自己说话,行为的细节,越是能发现其中甚至别人根本不会发现的不如人意之处,进而越发打击他们信心。

            突然意识到我的父母从小到大对于我在社交方面的鼓励少之又少,要求却很多。不是说你做到了什么社交上的进步就给予奖励性的措施,而是你应该如何,做不到便是你的无用,你的情商有待提高。猛然想起母亲当时无意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忆深刻,大意如下: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除了学习好你一无是处,何况现在你的学习成绩还下降了。或许从小我就一直对自己的社交方面缺乏信心,从最初的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到后来的不愿与生人多话,再到对周围除熟悉关系外的一切关系都感到尴尬与煎熬,最后选择逃避。这种内向的性格与父母无关吗,与环境无关吗。从小我便很少与同龄人玩耍,上了小学以后才渐渐和同学玩,小学以前这方面的熏陶少之又少,对于内向性格的形成没有影响吗。

            又突然想起父母对性格培养产生影响的一项例证:小时候不懂事,与书法老师打成一片,不小心行为对书法老师显得不逊,当即收到父亲十分严厉的责骂,对此深感阴影,从此对老师充满畏惧,无论他表现得多么和善。之后一对一的老师除外,给我以朋友的感觉,因为是被动地与他聊一些亲近的话题,被动地与他拉进关系,但对老师已失去主动寻找更亲近关系的勇气。

            缺乏自信,尤其是社交上的自信也与此有关。


            以上是突然有所触发想起的一些事,西方教育理念中的多鼓励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父母这种教育方式与西方的方式同样有利有弊,但在社交方面,鼓励更能体现其有利的一面。多鼓励不代表宠爱,但是多鼓励与不宠爱两者并不矛盾。

            社交恐惧者也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于是这成了孤独感的来源。很多时候这种需求被发泄在与熟人的社交上,因而社交恐惧者在熟悉的人面前往往比较放荡不羁,也正是在熟人面前失去了这种紧张感,他们在情感感受上的高能力被发掘出来,更容易地处理好与熟人之间的关系。因而他们总会在特定时期有比较要好的朋友,虽然这种关系一旦被时间空间慢慢淡化成陌生以后,他们的紧张感也会恢复,从而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也成了他们社交恐惧的对象。

            往往被动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主动能让他们更好地消除紧张感,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别人的回应,别人的主动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构建社交自信,别人的主动能让他们逼迫自己进入社交状态,无法逃避,因为他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他们在意自己,所以会给予别人被动但是还算良好的回应。一旦化作自己主动,就会因为担心这担心那而失去勇气,失去机会。

            越是强调情商,越是害怕自己情商低,越是做出情商低的事。

    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以上这些想法总是会时不时跑到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大脑里,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根刺,时不时跑出来扎你一下。

            愿所有社交恐惧者都能被世界善待。

    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突发奇想——关于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的矛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ga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