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离开城市,去乡下寻一亩田。
去种地,去种树,吃自己种的果子和蔬菜,听花鸟鸡叫和蛙鸣。只想去单纯的生活,每天早晨不被焦虑惊醒,晚上不永无止境的工作熬夜。
在现代的城市呆得越久就越觉得自己物质,越物质就越不开心。那么反感被物质化,却还是无法阻止自己被改变,我不禁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城市对人的改变,我们往往无法察觉。」
世界无法被个人改变,但总有一些人在不遗余力地想要闯出一片天。活出精彩,才会有人为你喝彩,从来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锦上添花。年纪大了,只觉我们曾经想改变世界的想法简直天真可笑,惊觉只有物质是最实际的,所以甘愿在物质面前弯腰。
在城市生活得久了,我们逐渐变得物质又渺小。不是沧海一粟的那种渺小,是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的那种渺小。
生活被无数个『数字』量化。涨不上去的存款、暴增的房价、上班迟到的那几分钟、公交卡余额、客户对你的评分、超市的购物清单,每一种都看似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的理所当然。你知道自己的思维被它们掠夺了么?你知道自己被改变了么?
在城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母亲,对金钱概念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高,在听到她“几百万块钱又不是很多”这句评价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
你看,城市生活对人的改变有多大,被物质化而不自知多可怕。
「逃离城市,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这是一种多么奢侈和矛盾的想法,就像早些年所说的“公主病”,穷的人不会有公主病,农村的人也不会有逃离城市的概念。想逃离城市的人,同时也是最向往城市的人。当无数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产生逃离城市想法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依然诚实地驻扎在原地一动不动,这始终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来,可能无所畏惧;去,却由不得自己,因为无数的『数字』指标已经让他们无法脱身。
于是一些回归本真的节目开始出现,无数年轻人在节目里『云逃离』。比如我,最近成了《向往的生活》的忠实观众,总巴巴地望着节目里的画面,看着野果子流口水,看到赶鸭子也好开心,如此纯粹的生活光看着就让我心旷神怡,数字指标暂时抛之脑后,回到现实生活让人倒尽胃口。
微博上有个博主李子柒,她的视频内容回归的更彻底,没有旁白、没有对话,所有视频里用轻音乐和乡村的花鸟虫鸣、狗吠、鸡叫作为背景声音,主人公归隐田园,每天的事情就是采摘自然馈赠然后做点吃的,简简单单,却无形中回归了人类与自然、与生活的原本关系。我们总认为大自然的产物怎么比得上人工产品,但殊不知,大自然的东西才是最干净的。我们都是被现代化洗脑了的傻子。
想起我哥,他的志向是寻一个山头、承包一块地,种瓜种树种蔬菜。以前我虽表示尊重但并不十分理解,只觉得这志向在现代社会未免清奇,但此时此刻,我却无比向往这种生活,很不得立刻辞掉工作、离开城市,开始我的种田之旅。
「自然并不需要我们,但我们本是自然。」
人和自然如今拥有着无比别扭的亲子关系,我们就像叛逆的青春期少年,今天离家出走,明天又忍不住偷偷溜回来。但我们原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瓦尔登湖》里说:
当我享受四季的友谊的时候,我相信,什么也不能使得生活成为我的一种负担。
大自然的难以名状的单纯和仁慈——太阳和风雨、夏季和冬季的难以名状的单纯和仁慈——它们永远在提供这样的健康,这样的欢乐。它们对我们这个种族怀有这样的同情,如果有人为一个正义的事业而悲伤的话,那么整个大自然都会感动,太阳的光辉会黯淡下去,风会像人那样叹息,云会下泪雨,树木会在仲夏落叶,穿上丧服。
难道我与大地没有通灵之处?
难道在一定程度上我本人不是树叶,不是具有植物气质吗?
城市生活像一个加速器和放大器,总能把人的各种需求、欲望无止境地放大,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看似能加速地获得,却也在加速地付出和老去。一如我的眼睛,视力在最近一周的时间急剧下降;笔记本电脑带来了使用上的便利,也让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加速地追求虚荣和物质,让人代价惨痛。
然而人们却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频繁地挨饿,并不是因为必需品缺乏,而是因为奢侈品缺乏。——《瓦尔登湖》
量变之后是质变。颜值即是正义,人人都在减肥,我不敢吃;比你强的人还在加班,我不敢睡。现代生活的“文明人标准”让人逐渐模糊了是非对错,只觉身心俱疲。佛系?不存在的,还是要拼命。
“拼命”曾是我2018年的关键词,而如今我只想离开城市,去乡下寻一亩田。
或许当我们只专注于眼前的一小方土地时,
才能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
或许当我们亲手收获大自然的馈赠时,
才能学会对生活报以最大的敬意和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