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作者: 非然 | 来源:发表于2023-10-22 18:22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晒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据史书记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有在九月九日登高祈福的习俗。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固定的节日,成为了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登高赏景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邪消灾,祈求平安。因此,每年的重阳节,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会相约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

王维有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果实呈红色,寓意着吉祥如意。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茱萸,插在衣帽上或者挂在门窗上,以祈求好运。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菊花酒”的饮品,也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菊花石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因其形状酷似菊花而得名。在古代,人们认为菊花石具有辟邪镇煞的作用,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菊花石以求平安。

重阳节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日子。在这一天,给长辈送上礼物和祝福,表达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祭祀活动,祭拜祖先,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庆祝重阳节,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气候宜人,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更加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个节日里,可以通过登高赏景、佩插茱萸、佩戴菊花石等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强化家庭观念,倡导健康生活。共同珍惜这个传统节日,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 对牡丹情有独钟

    来源:手艺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避不谈黄花,且继续说牡丹。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避不谈黄花, 且继续说牡丹。 ...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有人说,父母...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说话了今天要给家里打电话的,又忘记了。夜太深了,只能明天再说了,可是明天,我是否又会记得呢? 重阳节,在我的印象里...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又重阳,一样又不一样的重阳……来到几位老同志家中慰问,有的依然精神矍铄,有的日渐憔悴。 下午,我们来到一位八十多...

  •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上午紧张的工作告一段落时,忽然看到远方的同事张教授发来的信息:小时候,觉得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长大了,觉...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当时光的钟摆一圈圈划过岁月的年轮,皱纹也悄悄爬上外婆姣好的脸庞,当年在外婆臂弯里的稚童如今已成为亭亭如盖的少女。 ...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 说是佳节,无从知晓佳在何处?只是更深切的体味到深秋的清寒和面对毫无准备事宜的无所适从。 经年,...

  •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gr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