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人凡语
一枚有料有趣的二胎宝妈,与你分享笑中有泪的生活,戏说苦中有乐的人生
一夜细雨蒙蒙,清晨的空气带着微微凉意。
我牵着儿子的小手,有说有笑地一路把他送到了幼儿园。
在和那个快乐的小人儿说完再见,我转身独自散步回家。
刚才一路上的欢声笑语还犹然在耳,顷刻间,仿佛世界就剩下我一个人,安静得不免有些无聊,居然滋生了些莫名的惆怅。
原来不是我陪儿子上幼儿园,而是他陪我走了一路。
那快乐的母子时光,在这清冷的晨光里,竟然格外的温馨,让我如此流连、眷恋。
有了孩子,某些个瞬间就开始明白了父母。
父母在身边时,偶尔会提起我小时的“糗事”。
比如缠着腻着妈妈啊,比如和妈妈表爱心啊什么的。
而我却每每很抗拒他们提起。在父母心中可爱无比的童言稚语,我听来却羞愧不已,心下暗想,那时的自己也太幼稚了。所以在父母讲完之后,我例行地无动于衷,加自动忽略。
童言稚语诚然幼稚,但那对于父母满满的小小依恋,却轻易地触动了父母的心,让他们念念不忘几十年。
现在想来,父母在多年后提起时,一定也在等着我的回应,因为他们对那段温馨的记忆,恋恋不舍,甚至想要“重温”一下。
一个人留恋某样东西,大抵是终究没有得到。
因为,新的总会更新旧的。但是,倘若没有新的,也就只能常常翻出旧的作为慰藉。
我并没有回应父母,父母应该是失望的吧。
或许在很多年后,当我和儿子提起,他小时如何和妈妈形影不离,可能也会招来他的不耐烦和厌怨。徒剩清冷的我,独自抱着那遥远的回忆来取暖。
《弟子规》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现在哪有对孩子严苛到几近不爱的父母呢?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怎么爱都还不够。
然而又有多少孩子孝顺呢?
以前的我,一年只回一次家,回去一呆两个星期,还每每向父母夸耀,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加孝顺。
回到家里,我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各种招待,觉得只要顺从父母,夸赞父母就是孝。聊天也变成了例行地劝父母“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别舍不得钱”。
话说起来,何等容易?
听起来句句在理,体贴父母。
然而,这样的关心,与对普通朋友的关心又有何区别?
细细想来,我竟从来没有帮妈妈揉过一次肩,按过一次脚。
我从来没有帮父母去买菜买面买油,然后代替他们拎着东西爬回五楼的家。
我也从来没有亲自下厨给父母做过一顿饭,甚至从来没有帮他们拖过一次地,洗过一次衣。
当然我更没有陪父母逛一次街,更别提出远门旅游。
我只会说——
“走,我请你们出去吃饭。”
“给,这钱你们留着买菜。”
“旅游我出钱,你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这就是我对于孝顺的全部理解。
我从来没有想过,用钱买来的,是没有温度的。
我不理解站台上妈妈泛红的眼眶。
“想我可以打电话啊!”
我厌倦每次返程时父母给我装的满满的行囊。
“带这么多,太沉了,转车都不方便,回家吃够就行了嘛!”
我没有想过,那泛红的不舍,和满满的思念,是如此厚重。
而我的回报,竟只承载在一张张薄薄的钞票上。
这样的孝顺,凉薄得如同冷水泡的方便面,作用仅仅是聊胜于无。
父母有薪水,他们不缺钱。
他们两个人,在精心打扫的家里,带着丰满的期待,准备了丰盛到过分的美餐,等待我一年一度的光临。
我匆匆地来了。
然后我拖着行囊,又匆匆地走了。
他们关上门,面对着一桌子残羹冷炙,慢慢收拾。那也是在收拾,他们从热闹到冷寂之间,还没来得及转换的心情。
尔后,他们继续枯坐在大大的屋子里,等待我下一次的光临。
父母表达给我的,都是满满的爱。
父母没有表达给我的,都是无尽的思念。
从背后的思念,到面前的爱,这一段长长的路,落寞,清冷,孤寂。
在这个料峭的清晨,独自回家的路上,我才瞬间顿悟。
母亲节的宣传牌,热闹地挤满了路边的橱窗。
此刻走过橱窗的我,从没有如此地思念着父母。
我多想飞到他们身边,伸出一个大大的拥抱,大声说——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一直都爱,永远都爱。”
我不想让他们继续等待,哪怕多一分钟。
感谢老天,父母尚在,现在还不晚。
网友评论